微言网

搜索
| 排名: 3 
历史探秘

历史探秘

+收藏

版主:暂无版主 点击申请

  • 共有主题2752
  • 24时新帖0

文热点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为什么会有“七大姑八大姨”这一物种?

每一代人的观念、话语,就像他们曾经的芳华,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落伍了,已经无法匹配年轻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却很难去改变。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尼德罗 1 每逢春节,年轻人回到家乡过年,都免不得要受到“七大姑八大姨”们来势汹汹的质问与轰炸。为了应付这些杂七杂八的亲戚,各种回复神贴也纷纷涌现。 不过,如果不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为何会出现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那么,我们的应对之策就可能会进退失据。 ...

张玲 2018-3-8 06364 张玲 2018-3-8 10:12
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没有宰相

关于明清两代到底有没有宰相,网上有过很多争论。有观点认为明初虽然朱元璋废中书宰相,但设立内阁,而在明代中后期,内阁权力伸张,通过票拟决定政务,拥有了实际宰相的权力。到了清代,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处大臣官居一品,辅助皇帝咨询决断政务,认为这就是宰相,只是权限比汉唐宋时代小一些罢了。 中国古代几种权力架构 这种观点其实还是没有搞清到底什么才是宰相?一言以蔽之,宰相就是政府首脑,政府各部院官员都是宰相...

张玲 2018-3-8 07005 张玲 2018-3-8 10:05
苏轼为什么看不上孟浩然 attach_img

苏轼为什么瞧不上孟浩然。苏轼评价孟浩然“韵高而才短”。什么是才短?苏轼说他才短,指的是“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也就是工于技巧但缺乏经历。按苏轼的贬谪路程和眼界见识,他是有资格说他的。孟浩然的“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与苏轼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样是红尘历遍岁月感怀之作。亦无优劣之分,只是一个略显无奈一个旷达释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因这句诗在太学声名鹊起。关于云、雨...

张玲 2018-3-8 06309 张玲 2018-3-8 09:58
秦法严苛不适于解读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凡是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是因为大泽乡九百闾左戍卒在前往渔阳长城边塞戍边的路途中,遇到大雨阻路,延误行程无法按时到达。因为秦法严苛,不能按时到达戍边的戍卒都要按律斩首。所以既然已经耽误行程,去渔阳戍边是必死,逃亡被捕也是死,造反起事不成还是死,权衡之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抗暴秦。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张玲 2018-3-8 06316 张玲 2018-3-8 09:55
三道城墙为何挡不住“靖康之耻”?从城防角度说说宋代开封保卫战

前两天,冷兵器研究所发表了《妻女被凌辱,二千人打不过17骑!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一文。很多读者在回顾如此耻辱悲惨的历史,感受岳飞当年“怒发冲冠”的愤恨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如果不是宋朝君臣智障般的“送人头”,当金军兵临城下之时,开封能守住吗?毕竟开封要是能守住的话,起码不会出现王妃公主被一扫而空,抵钱充当军妓的惨景。其实在古代,一个国家的首都作为统治者的居所和整个国家的心脏,往往要受到...

张玲 2018-3-8 06488 张玲 2018-3-8 09:50
唐朝“烧尾宴”,惹恼哪位皇帝?(组图)

盛唐时代,八水长安已经变成了全世界的中心都市,当时,唐朝国富民强,享誉天下,每一位长安帝王都会变成“世界之主”,比如,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就是一位有才学、有治国方略的特殊皇帝。可惜,唐玄宗之前的朝堂非常混乱,比如,武则天的两个亲生儿子——李旦和李显,他们分别当过两次皇帝,而且,品性都过于隐忍、柔弱,因此,才出现了韦后、太平公主之类的“女权人物”。很遗憾,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武则天改朝换代,赶到韦...

张玲 2018-3-6 06404 张玲 2018-3-6 11:37
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外患的王朝,直到灭亡前,仍是最强王者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里,每个王朝都要面临自己的外患。商周的狄戎,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宋朝的轮番轰炸,明朝时的后金,以及清朝面对的各国列强。对于大多数王朝而言,在他们强盛的时候,都能抵挡住外患的威胁。但在衰弱的时候,却会被立刻瓜分。即便强大如秦朝,也没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在秦帝国强盛的时候,他们可以派遣蒙恬率领大军击退匈奴,并修建高大的长城,将匈奴阻拦在国土之外。但在秦帝国衰弱的同时,匈奴却出于崛...

张玲 2018-3-6 06479 张玲 2018-3-6 11:33
大唐极品大忽悠之把东突厥忽悠瘸了的赵德言 attach_img

赵德言,隋末唐初人。在整个隋末唐初的历史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可谓是个酱油角色,可就是这个酱油角色,却将强盛一时的东突厥给忽悠瘸了,可以说李世民能够灭掉东突厥除了自己励精图治之外,赵德言出了不少的力。 隋朝后期,向隋王朝纳贡的突厥启民可汗去世后,始毕可汗继位,突厥再度强盛起来。加上中原大乱,人民大量投奔突厥,突厥势力达到顶峰,史载其“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因此,李渊晋阳起兵时,曾向始毕...

张玲 2018-3-6 06516 张玲 2018-3-6 11:26
现实版"红海行动":生擒索马里海贼王

根据袭击现场的照片,我认为阿卜提拉米·萨拉赫首领在攻击OS-35号的时候,并没想把事情搞得像一个月前的“阿联酋油轮劫持事件”那么大,他只是没想到中国海军来得那么快,下手那么狠……北京人怎么说?点儿背不能怨社会嘛。 《环球时报》在2017年4月曾报道中国海军在索马里擒获三名海盗嫌疑人,并将其移送当地政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个家伙中,居然有一个堪称2012年以来索马里最猖獗的海盗首领,这就是阿卜杜拉·萨拉赫(化...

张玲 2018-3-5 06562 张玲 2018-3-5 10:25
荆州:是风水宝地还是伤心之地

荆州,在三国时代是一个中心,三足鼎立的中心,刘备成就蜀汉事业的中心。荆州绝对是刘备诸葛亮的风水宝地。占了荆州,方得益州,遂令天下三分之势定矣!刘备一直东奔西跑,也没有一个立锥之地。就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大战尚未开始的时候,刘备跑到荆州来投刘表,果然在新野县有了个栖身之地,也为他最终得荆州等到了地利与天时。可是,刘备本来已经先取了荆州的一部分,为何还要向东吴借荆州呢?说来话长,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

张玲 2018-3-5 06262 张玲 2018-3-5 10:22
古人没有手机,随身都带着什么?

 如果说现代人最离不开手机,那么古代人的日常最离不开什么?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最喜欢带的三洋东西,原来是牙签、挖耳勺、梳子……  原标题:古人爱随身携带的三个小物件  ▲迄今发现最早的牙签(河南洛阳M2717墓出土)。  明代金牙签、金耳挖勺等,俗称“金三样”(江苏南京明沐睿墓出土)。  迄今发现最早的耳挖勺(玉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挖耳罗汉(山西介休明代大罗宫众妙堂塑像)。  ▲汉代木梳篦(湖南长...

张玲 2018-3-3 06546 张玲 2018-3-3 19:15
台独为何泼油漆成功?蒋介石慈湖陵寝不及北京四合院

228纪念日,台独一派的几个家伙,袭击了慈湖陵寝,在蒋介石棺木上泼了油漆。有些人奇怪了?蒋介石的陵寝应该守卫森严,规模庞大,怎么会被人这样轻易袭击呢?很简单。慈湖陵寝还不如一个北京大四合院!听萨沙说一说吧。[/backcolor] [/backcolor][/backcolor] [/backcolor]蒋介石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死后葬在中山陵脚下,千秋万世(!)为孙中山总理守灵。[/backcolor]蒋介石还曾经选择了自己的陵寝所在,也就是南京人都知道的...

张玲 2018-3-3 06361 张玲 2018-3-3 10:17
曹操擒杀吕布最大的功臣是谁

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取徐州,几乎等于白捡了一块地盘,因为刘备从陶谦手中接过徐州,还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经营管理。吕布虽然有过刺杀董卓、协助王允理政的一时风光,但那不过是作为一个武士的荣耀,真正属于自己的“政绩”,应该说还是在徐州。在徐州,吕布打败过刘备、赶走过韩暹杨奉,更有过“辕门射戟”的精彩表现。但是,吕布生命的终结也是徐州,曹操在这儿将他擒拿,他想投降都得不到允许。曹操曾经派遣夏侯惇救援遭到吕布攻击的...

张玲 2018-3-3 06270 张玲 2018-3-3 10:14
这么好的装备竟只用来打兔子?清代皇帝随侍与行围櫜鞬鉴赏

清代皇帝的专用櫜鞬有五类,其中大阅櫜鞬用于大阅,大礼櫜鞬用于祭祀当场,吉礼櫜鞬用于祭祀前后和重要节日。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用于日常场景的随侍櫜鞬和用于围猎的行围櫜鞬。 皇帝隨侍櫜鞬共有三种,分别为皇帝随侍櫜鞬一、二、三。三套櫜鞬的形制和用途都不相同。 皇帝随侍櫜鞬一的鞬为黑布制成,櫜为黑革制成,两者表面都没有饰物。随侍櫜一盛箭13支,包括随侍鈚箭5支、随侍梅针箭5支、随侍骲箭1支、随侍哨箭1支、随侍...

张玲 2018-3-3 06478 张玲 2018-3-3 10:11
还定三秦,刘邦再出手保卫秦始皇陵

章邯大秦国的叛徒,卖主求荣可耻地得了雍王,面对秦始皇陵他有愧。秦始皇陵高高耸立就是对他的无声诅咒。在秦始皇陵的阴影下他抬不起头来,如同背有芒刺头悬利剑。所以,一旦他完成占领腾出手来,是一定会摧毁秦始皇陵,这才能叫他的无耻背叛,再无实物的映照,再不用面对亡灵的诅咒。谁来阻止章邯?程步读史揭秘,不是别人,还是刘邦。刘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到南郑他就急不可耐地发动了还定三秦的战役,消灭章邯等,严惩背叛秦...

张玲 2018-3-2 06509 张玲 2018-3-2 17:19
明朝为万历朝鲜战争付出了多大代价 attach_img

这个问题可以从兵力折损和财政消耗两个方面来分析。《明史》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是由此着手:「自关白(丰臣秀吉)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明朝皇帝朱翊钧和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但《明史》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廷在「朝鲜之役」中投入兵力虽巨,到战争末期(公元 1598 年),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 12万人左右(陆军、水军合计),却也远远达不到可以「丧师数十万」的规模。?日军围攻釜山图明军在朝鲜的兵力折损...

张玲 2018-3-2 06681 张玲 2018-3-2 16:49
蒋介石最后离开家乡时真实场面(组图)

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蒋介石度过了他在家乡的最后岁月。本组绝大部分照片反映了蒋介石即将离开家乡的场景。[/backcolor] [/backcolor][/backcolor]家乡人作最后的告别[/backcolor] [/backcolor]蒋介石带领全家祭拜母亲[/backcolor] [/backcolor]蒋介石携全家祭拜父亲蒋肇聪之墓[/backcolor] [/backcolor]蒋介石翻族谱,蒋经国在一旁观看[/backcolor] [/backcolor]蒋介石与蒋经国到蒋家宗祠拜祭[/backcolor] [/backcolor]...

张玲 2018-3-1 06488 张玲 2018-3-1 10:26
清帝国立功的巨富家族,却被清廷折腾破产沦为阶下囚

作者:我方团队作者未央商贾云集,尘封大院,晋商之中大大小小的家族中都有着皇权的影子。起至辉煌,衰至入狱,介休范式,一个为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族,一个清朝最煊赫的商家,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便又沦为阶下囚,如彗星划过历史长河,徒留后人以唏嘘,这反转的背后究竟是时代的冷漠还是皇权的无情?一、任事不择险易介休范式,起于明末,在清初立下功劳。1697年,四十三岁的康熙帝第一次来到了中华帝国的最西边,距离京城两千多...

张玲 2018-3-1 06266 张玲 2018-3-1 10:22
刘少奇病逝前治疗规格怎样?亲历者公开真相 attach_img

曾有很多传闻,说刘少奇临终前曾遭受非人待遇。传闻主要来源是名为“刘军医”写的《刘少奇之死——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最后的27天》。据称:刘军医是位天良未泯的医务工作者,当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写下刘少奇最后二十七天的《监护日记》。令人不解的是,这位当年敢冒杀头危险的人,发表这篇文章时,竟然没写清楚自己到底姓甚名谁,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考虑。大家知道,纪实性文章,如果不具实名,其真实性和可信度通常都值得怀疑...

来碗泪流满面 2018-3-1 06444 来碗泪流满面 2018-3-1 09:35
可悲一代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是蒋介石手下的王牌悍将,说起这个人,网上观点严重对立。称赞的,咒骂的都有。爱之者深,恨之者切。那么张灵甫这个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围绕在他身上的一些未解之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比如,他有几个老婆,他为什么要杀妻,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他出狱后胡宗南为什么不肯收留他,孟良崮李天霞为什么见死不救等等。这需要我们走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张灵甫其人 张灵甫出生于1903年8月20日。他才五岁时妈妈...

来碗泪流满面 2018-3-1 06482 来碗泪流满面 2018-3-1 08:09
下一页 »

速发帖

还可输入 80 个字符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