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深秋,42岁的周德睿踏上永州土地,开启了人生的重要一站。 这位湖南祁东出身的清华硕士,从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转任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开始了与这座湘南古城的不解之缘。 履新组织部 上任伊始,在一次青年干部会上,周德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讲了一个寓言: “早晨的老山羊瞧见自己影子被拉得老长,便想:‘我这般高大,怎能只吃白菜?该去吃果子!’ 它一口气跑到果园,日头当顶了,影子缩成一小团。 山羊泄了气:‘我这样矮小,只配吃白菜呀。’ 等它奔回菜园,夕阳又把影子拉得老长……” 台下青年干部听得入神,周德睿目光扫过全场: “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学会选择,才立得住理想。” 任职组织部长期间,他力推的“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渐成气候。 三年间,187名年轻干部被输送到乡镇一线,这项创新后来被中组部作为范本向全国推广。 老干部们回忆,他调研时总要问两个问题: “基层最缺什么样的人?”,“乡亲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官?” 转任副市长 2010年11月,周德睿肩头压上新担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身份转换间,他的身影从机关大院走向街头巷尾。 2012年3月15日,冷水滩步步高超市生鲜区突然出现一行人。 周德睿拿起货架上的牛奶,仔细查看检测公示栏,又翻开熟食加工记录本。 “索证索票制度不能停在纸上!” 他对工商人员强调时,手指轻敲着冷链柜玻璃。 当得知超市自检室每日筛查农残指标,他才颔首: “餐桌安全是最后一道关口,这道关失守,老百姓的信任也就垮了。” 这一幕被市民拍下发到本地论坛,网友调侃: “周副市长查超市比主妇挑菜还较真。” 政务革新者 2013年3月,永州政务服务中心表彰会上,十个挂着“政务服务模范窗口”红绸的柜台格外醒目。 周德睿将奖牌递给国土局窗口负责人时,特意多问了一句: “群众投诉量降了多少?” 此时正值他力推政务改革关键期。 电子政务系统全面升级,政府网站考核指标细化到分钟级响应速度。 在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他脱稿讲述外地考察见闻: “浙江某市把审批章封存进玻璃柜,这就是壮士断腕的决心! 我们永州的‘政务服务明星’,也要让百姓来了不想骂、走了愿意夸。” 会后有工作人员嘀咕: “周副市长讲话不带稿子,问题却总能点到穴位上。” 惜别潇湘水 2013年5月21日,永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人事任免:周德睿正式卸任副市长。 告别宴上,他端起酒杯环敬旧僚: “在永州七年,喝过湘江水,爬过九嶷山,此生不算过客。” 没人料到,十二年后这位曾高呼“不做红楼梦” (不分红、不买楼、不做梦)的“网红官员”,会在天津市委常委任上黯然落马。 当年他在常德提出的“十少十多”施政纲领犹在耳畔: “少烧三把火,多上三把锁;少提空口号,多干实在事。” 而永州老部下翻出旧照——超市里查食品安全的白衬衫身影,恍如隔世。 永州的岁月沉淀了周德睿的为官底色。 当他日后在常德高喊“最牛的成功来自最傻的坚持”时,潇湘河畔的老人们总会眯眼笑道: “这话的魂啊,早些年在我们永州的田埂上就种下了。” 那些曾被他检查过的超市依旧人来人往,政务中心墙上的模范窗口奖牌已蒙上薄尘,而一个官员的荣辱起落,终化成街头巷尾的几声唏嘘。 孟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