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20|回复: 0

陈赓为何3次不服从林彪指挥 把“官司”打到毛泽东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8 1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题:陈赓先后奉命归粟裕林彪指挥,发生了何事?

1949年5月28日,毛泽东命令陈赓的第四兵团(即过去的陈谢大军)归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对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的作战。

南昌起义时,担任连长的林彪算是时为营长的陈赓部下,而今过去的部下成为上级,陈赓对这一角色转换并未介意。事实上,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他被毛泽东指令配属华东野战军统帅粟裕指挥时就经历过一回。

粟裕与林彪同年,南昌起义时仅为总部警卫班班长,也可以说是陈赓的老部下,但1947年12月,为进行平汉路战役,毛泽东致电主持华东野战军总部工作的粟裕,授予他指挥同处中原战场的陈赓部队职权:“提议由粟亲率[一、三、四、六等4个纵队]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 20天后的1948年1月10日,毛泽东再次电示粟裕:“陈谢及十纵、十二纵受你们指挥,你们应当放胆指挥。”

陈赓在粟裕指挥下,与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取得了歼灭蒋介石4.5万余人,攻克许昌等50余座城镇的大胜利。

陈赓和粟裕在平汉路战场

陈赓归属林彪指挥后,强调红一方面军主力发展而来的四野是老大哥,红四方面军31军发展而来的二野第四兵团应当尊重他们。

尊重归尊重,但遇到关乎战役大局的分歧时,陈赓也毫不避嫌一味迁就,3次予以据理力争,最后“官司”都打到了毛泽东那里。

第一次是1949年7月。

其时,林彪将指挥部设在郑州,指挥四野主力攻打湖北的宋希濂集团,陈赓则率军进到江西樟树镇。林彪电令陈赓于7 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准备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战。

陈赓认为,这一部署形同撵鸭子,抓不住白崇禧的主力。他复电林彪,建议第4兵团迂回广东,搞大包抄。林彪不同意,坚持按原计划行动。

陈赓随即直接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一边陈述自己的意见,一边表示准备随时执行林彪的作战计划。

不久,毛泽东回电明确支持陈赓,否决了林彪的部署。他致电林彪,指出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以掌握主动。与此同时,他明令陈赓:4兵团与15兵团(兵团司令员邓华)两个军由陈赓指挥,经赣州进军广东。

第二次争论是1949年10月。

此时,林彪正在指挥衡宝战役,陈赓则率军进至广东韶关、清远地区,离广州已经不远。林彪于10月10日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力量。目前似应以集中兵力歼灭白兵力为主。否则,今后兵力分散各省,而敌兵力反形成集中,致使战局甚为拖延。”

也就是说,林彪准备暂缓攻打广州。

毛泽东很快回电予以批准,令林彪“请即令实施”。林彪随即向陈赓下达了西调的命令。

但陈赓不同意这一方案。他第二天与叶剑英联名复电林彪并报中央军委与毛泽东,认为:“4兵团不如直下三水,打下广州后不停留地用水陆运输,经梧州直取南宁。”

他的理由是,广州的国民党守军增加了胡琏兵团,如果第4兵团不参加攻打,攻城时间肯定拖长,而4兵团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也因为路远赶不上,结果将使“两头失当”。

毛泽东权衡之后,最后又同意了陈赓的建议。他于10月12日两次致电林彪,先是命令“目前数日内陈赓兵团以就地停止,待命为宜”,随后又明确指令,陈赓兵团与邓华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

不久,林彪放弃了西调陈赓第四兵团的意见,同意“在对粤敌企图未判明和我军能否抓住敌人未得证实以前,陈、邓两兵团目前仍继续照原计划向广州前进。”陈赓随后率部迅速攻克了广州。

第三次争论发生于1949年11月。

此时,白崇禧正集结主力准备从雷州半岛打开一条通向海南岛的出路。林彪考虑到白崇禧集团兵力雄厚,陈赓的第4兵团一时吃不下,而非白崇禧嫡系的鲁道源兵团正孤军于运动途中,因此决定先解决鲁道源。

他作了详细的作战部署,将陈赓的第四兵团各军都分配了具体的任务,随后于11月22日电告陈赓,最后说:“盼我各部坚决执行此移动命令,不得停止于南面地区。”

陈赓认为,鲁道源兵团离第4兵团较远,往来奔袭费时费力,有可能贻误战机。不如集中兵团主力守住廉江,切断白部向雷州半岛的逃路。他复电林彪,一方面表示“我们坚决执行”,但同时也陈述了自己的几点理由,提议“就现态势首先求得歼灭张淦兵团,然后再歼灭鲁道源兵团”。

统率四个兵团近百万大军的林彪,面对部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异议还是第一次。他对陈赓个人是否有“看法”已无从知晓,但他于11月23日复电陈赓,说“我之战役决心已下,不能更改”。

陈赓对自己的建议同样充满信心。他再次致电林彪并报中央军委与毛泽东,建议“以(四兵团)14、13两军钳制敌3 兵团及粤敌,以确保廉江。”他认为,如此部署,“不但鲁(道源)匪可以就歼,张(淦)匪不能逃走,亦可获歼。”

毛泽东也又一次支持了陈赓,但也给林彪留了余地。他致电林彪并告陈赓,说陈赓所率四个军“主力似不要进入广西境,即在廉江、化县、茂名、信宜之线布防,置重点于左翼即廉江、化县地区,待敌来攻而歼灭之。”

因有毛泽东的指令,敌情不久又有变化,林彪最终同意陈赓的建议。不久,白崇禧集团除3万余人退入越南外,其余被全歼。

陈赓大将

10年后的1959年,重病在身的陈赓写了回忆录《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一文,其中说:“回忆这一战役深感毛主席的伟大。当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部署。这种部署是违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的。如果按这种部署,白崇禧集团就会从雷州半岛逃跑了。”

这个“有人”,显然指的是时为中共中央7个常委之一、军委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依然倍受毛泽东信任与器重的林彪。也因为这一缘故,这篇敢于直面真相的回忆录,直到20年后才得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本文选自《蒋介石的枪杆子——从黄埔军校到黄埔系》,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