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玩“银针验毒”,极大概率造成冤案

[复制链接]

2039

主题

2984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2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11:4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银针验毒”的情节——如果饮食中被下了毒,银针会立刻变黑。
银针真的可以用来验毒吗?
关于“银针验毒”的记载
古人确实认为银制品有验毒功能。
唐人所著《外台秘要》中,对此有明确记载:
“取银匙若箸或钗含之,经宿,色黑即是,不黑者非。”
拿银制的汤匙、筷子或者头钗,放在死者口中,经过一夜,如果银制品变黑,即可判定此人为中毒死亡。
南宋的宋慈,在《洗冤集录》中也写道:
“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
意即是说,仵作验尸时,把用皂角水洗过的银钗,插到死者喉咙中,然后用纸密封。过一段时间取出银钗,如果呈青黑色,说明此人是中毒而死。
图:宋慈雕像
清人王又槐,在《办案要略》一书中说:
“银针试毒,必须用真纹银打成方可信用。”
按照他当师爷期间的办案经验,制作银针的原料,必须是纯度很高的纹银,这样的银针才能最好地发挥验毒作用。
“银针验毒”极可能酿成冤案
银针验毒,并非古人的凭空想象。
砒霜(又称“鹤顶红”)是古代最为常见的毒药之一,少量服用即可致人死亡。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可通过烧炼砷矿石获得。由于提炼技术落后,古人所制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银制品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银。
换句话说,银针变黑,验出来的其实不是砒霜,而是砒霜里的杂质。
所以,用银针验毒,很多时候是无效的。
一者,如果下毒的人,不使用砒霜,而使用野葛、乌头等其他毒药,银针不会变黑。
二者,自然界中遍布含硫物质,鸡蛋、猕猴桃等不少常见食品,都能让银针轻易变黑。其中,最可能影响断案的是所谓“尸臭”(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气体),“尸臭”会在人死后自然产生,不管自然死亡,还是被杀、中毒,都不例外。
图:银制品会自然变黑
也就是说,银针没变黑,不能证明死者未中毒;银针变黑了,也不能证明死者中了毒。
一个古代仵作,如果完全以《洗冤集录》《办案要略》为指导,验尸时,仅仅凭借银针变黑,就判定被害者中毒而死,那最后很可能酿出一桩冤案。
在清末著名的杨乃武冤案中,仵作沈祥给葛品连验尸,除观察到七窍流血等现象外,也拿银针探入死者喉咙,发现呈青黑色,和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对砒霜中毒的描述一致,于是得出了葛品连中毒身亡的错误结论。
其实,葛品连实乃患病而死,仵作赶到时,其尸体已经肿胀变异,产生了硫化物,银针在喉咙里变黑是正常现象,并不足以证明葛品连中毒。
对“银针验毒”的迷信,让余杭知县刘锡彤认定葛品连肯定是被毒死的,遂对其妻葛毕氏施展“烧红铁丝刺乳,锡龙灌水浇背”的酷刑,得到了他想要的供词:葛品连夫妻租住了举人杨乃武的房子,杨乃武与葛毕氏有奸情,杨在十月初五给了葛毕氏砒霜,让她毒死葛品连。那些有利于杨乃武的证据,比如十月初五时杨乃武因事外出并不在余杭城内,则被完全忽略掉了。
近年来,受古装剧的影响,银针验毒的说法广为人知。“保健养生界”也借机宣称,银制品具有排毒功效,其变黑是吸收了人体内毒素的结果。银饰品、银器皿被宣传成了“祛湿排毒”的神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我也来说几句吧!人生苦短何必为这小事儿记仇呢?开朗就好、想开一些、看开一些。其乐乐不如众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