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32|回复: 0

神木矿难:采煤可以外包,安全能外包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15: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2日16时30分许,陕西省神木市百吉矿业李家沟煤矿井下发生事故。当班入井矿工共87人,其中66人安全升井,21人遇难。
事发当日,央视新闻曾报道称,该事故为井下冒顶事故。而榆林方面则表示,事故仍在调查中,暂无法确认原因。不过,综合各方信息,“存在不当操作”,当无疑问。
而与这一判断不无关联的是,遇难21人大多来自外包连采队(连续机械化采煤队)。据新京报披露,事发时,该连采队共有23名矿工下井,其中2人逃生。
这起灾难,让“托管”、“外包”等用人方式,再一次为公众熟知。据披露,在百吉矿业,工人的来历很有讲究,至少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托管。从2013年起,百吉矿业就将生产业务托管给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部分托管矿工均持证上岗,在安全生产方面也抓得较紧。
第二层,外包。有专门的外包公司负责找人,外包矿工来自远远近近的农村,没有身份,没有编制,干多少挣多少,算是煤矿的临时工。一般来说,没那么多讲究,经过安全培训后就可以下井干活。
此番出事的21名矿工,大多属于“外包”。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井下发生事故的性质究竟为何,但从此前各方闪闪烁烁的各种表述看,仍属安全事故。而将事故与外包工联系起来,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生产可以外包,安全也能外包吗?
煤矿井下生产千头万绪,涉及到地质状况、巷道质量、支护水平,更涉及到是否遵守操作流程,安全监测是不是到位,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或者有疏忽大意的情形,均有可能酿成灾难。这也是煤矿安全生产难搞但必须时时警惕的原因。
可以说,在安全问题上,无论多么细心严谨都不为过。同样的道理,越是组织性强、协同性好的生产团队,则越是可能躲过灾难,或者说,即便出现问题,也会最大可能地趋利避害。这在以往也有例证。有经验、讲规程的矿工,往往会更安全。
相反,很多外包矿工,往往各行其是,既缺乏协同,本人又没有经验,不晓得乃至愿意完全按照操作过程行事,则其出事的概率显然要大得多。
这样讲,并不是说,外包工就一定不安全,而是意在强调,安全无小事,一张安全大网的编织,应该是基于一个个节点的坚实有力而非相反。而各自困于个人艰难生活的外包工,与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单位矿工相比,其安全意识显然要差得多。
事实上,诸如“外包工”这样的矿工,在煤矿里司空见惯,一点也不新鲜。不要说那些小煤窑、小煤矿是这样,就像《盲井》里描述的那样;就是国有大矿,一些大的民营煤矿,同样如此。
一方面,这可能与劳动力的市场配置有关,像此番出事煤矿的那些外包工,家在农村,养家糊口需要钱,本人也缺乏更多的技能,只能或者已经习惯了在矿上工作,他们只能在不同的煤矿间不断游走。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企业有压缩成本的考量。不管是整体托管,还是零散外包,无非都是考虑尽量压减人力成本。这样的做法不能不合法,但也意味着,外包就必然意味着管理的失控,这样,不出事是侥幸,出事则是迟早的事。
安全生产并不是一个浮泛的概念,也不是矿洞口上那副对联,如果“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果真管事,那就在煤矿所有平面刷上这两行字就得了。
归根结底,安全生产系于每一个具体的人,系于煤矿生产组织结构中每一个具体的节点,系于所有的操作流程完全按照规定来。这中间,任何一个人、一个节点、一个环节出现“不当操作”,迎来的只能是灭顶之灾。
生产数据可以转手,安全却不能转嫁,更不能转包,只能每天、每时、每刻小心翼翼护持着、坚持着、努力着。这也没什么不公平的,既然煤矿主已经从煤矿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那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公平。
无论如何,安全的责任、安全事故的后果,不能外包给农民工,不能推给社会。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