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矿业遗址体验开采矿石,在核电站感受“硬核工业”的力量,浙江推出十大“好玩的工厂”——“逛工厂”缘何成为文旅“香饽饽”?业内人士表示,游客对工业生产流程的好奇、对品牌文化的探索需求,以及体验式旅游市场日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工厂成为旅游目的地,“工厂游”从小众体验走向大众选择。 “工厂游”之所以实现迅速发展,首先在于其丰富的体验感。通过将生产线变为风景线,游客可以亲眼目睹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场景,感受智能制造的脉动。当游客步入汽车生产线,看机械臂精准焊接;走进巧克力工厂,闻见甜蜜香气中流淌的匠心;驻足食用油基地,体验古老木榨工艺与现代智能系统的交融,这种直观的体验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也为他们提升科学素养提供了生动的课堂。 其次,工业旅游与研学教育的结合,为其增添了教育功能。许多工厂设立了专门的研学课程,让学生们在参观中不仅能学习到工业知识,还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在智能制造车间,学生能直观理解自动化、编程与系统集成的应用;在造船基地,三维建模软件的演示,点燃了他们对工程科学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使得工厂游不仅是休闲娱乐的选择,更是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 此外,工厂游的兴起也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动。在社交平台上,工厂遗址改造的文创园区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园等,凭借其独特的气质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们在享受工业文化的同时,也乐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扩大了“工厂游”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地标,它不仅象征着企业在新时代的成长,也映射着“中国智造”的跃迁历程。 工厂游的火爆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通过开放参观,企业不仅增加了门票和文创产品的收入,还提升了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消费者在亲眼见证产品生产过程后,往往更愿意选择消费它们,这种“眼见为实”的体验感,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助力。 当然,工厂游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优质的参观体验,是工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加入旅游行列,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保持游客的新鲜感,也是行业需要思考的方向。为此,既需要企业深挖产业资源,打造差异化IP,也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推动工业旅游专业化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将工厂游的“流量”转化为“留量”。 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行业的不断创新,“工厂游”有望实现更高维度的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工业文化内涵,结合科技手段和创意设计,工厂游将不仅是一种旅游形式,还会成为展示国家制造业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工厂游”的火爆彰显了工业文化的强大魅力,是制造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工厂游”为打破业态边界,深化“旅游+”内涵提供了新范例;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拓展了新渠道。期待在多方共同推动下,“工厂游”朝着特色化、品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木须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