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评论员 柯榜凯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今点黄州”发文宣布,黄州国庆节期间放大招“宠客”,区委机关食堂首次向全社会开放,机关单位继续免费开放停车。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网上的强势围观,多家媒体转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微博消息发出后,浏览量迅速超10万+。 政府食堂开放“舌尖上的共享”其实不算新鲜事。今年“五一”假期,重庆荣昌、湖北赤壁、浙江衢州、安徽黟县等多地宣布对游客开放机关食堂,就曾引发广泛关注。而在更早之前,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委市政府就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了旅游服务措施,其中包括在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开放扬州市政府西大院内部食堂,向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并开放11个单位内部停车场。 不是新鲜事为何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神经?因为戳中的是人民群众实际而迫切的需求。在文旅融合热力上扬、消费市场活力涌动的当下,节假日旅游高峰中各地景区难免会呈现“人从众”模式。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景区承载能力有限,地方接待能力多有不足,由此带来一系列诸如吃饭难、停车难、排队久等“难”题。也因此,近几年每每有地方开放政府机关食堂、停车场、洗手间等,都能迅速形成一种网络传播效应。其中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即每有政府开放大门,游客会自发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人们愿意为当地的暖心举措与创新服务去自发宣传,更乐见严肃的机关大院变身充满烟火气的“便民驿站”。 文旅热,消费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从实物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换的过程中,新型文旅消费已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不论各地政府敞开大门的初衷是为缓解旅游旺季就餐、排队压力,还是表达“宠客”心意、助力文旅发展,这种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关键其实都在于读懂了游客的真正需求,为游客提供的也恰是尤为珍贵的情绪价值,即出门在外,要好吃的,吃好的,吃安全的。从另一个侧面,人们也可从具象化的体验中感知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功能定位所悄然发生的变化——从过去侧重强调政府运行保障,到现在转变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务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深度转变,彰显的是现代治理文明的演进逻辑,更诠释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治理初心。 在不久前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提交的《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明确了文旅融合发展接下来一系列的工作打算,其中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融合”。 政府机关的“画风”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公共服务水平则是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说到底,城市的发展与治理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热乎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