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让“流量至上”冲垮网络法治堤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涉及金钱往来的求助信息,务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文/本刊记者 朱琳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热点事件总能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近日,一则“网警查处冒充‘扁担女孩’牟利者,23名主要运营者被处以行政拘留”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女孩刘燕高考后独自挑行李回家的视频走红,她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与独立、自立与自强精神感动无数网友,成为网络中的一股暖流。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扁担女孩”刘燕开设账号,利用AI工具制作虚假视频吸粉引流、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网络秩序。好在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查处了相关违法人员并进行了惩处,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网络法治的警钟。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一个热点事件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全民关注。“扁担女孩”刘燕的走红,本是展现平凡人闪光点、传递正能量的契机,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当成了“流量变现”的工具。黄某金,28岁,注册两个短视频账号,利用AI工具制作20余部虚假视频,涨粉7.8万,还妄图通过会员群牟利;吴某林,48岁,注册3个账号,发布谣言视频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扁担女孩”刘燕的个人权益,更扰乱了网络秩序,误导了公众认知。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冒充者的行为已触犯了多条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姓名、肖像进行营利活动,构成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拘留、罚款等处罚。在冒充“扁担女孩”事件中,黄某金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吴某林被处以行政罚款,正是法律对他们违法行为的有力回应。

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它严重侵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不法分子利用AI伪造身份制作虚假视频,使得受害者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无端承受着舆论压力,其名誉与形象也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虚假信息正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隐形推手”。

网络虚假信息乱象频发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技术迭代、利益驱动、监管滞后与公众认知偏差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型工具降低了虚假信息制作门槛,使谣言披上“真实”外衣。其次,部分人受“流量至上”观念的驱使,在利益面前丧失了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他们认为只要能获取流量,就能实现经济利益,却忽视了背后的法律风险。再次,网络平台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平台、跨地域特性,导致权责界定模糊,法律惩戒存在滞后性,一些平台对账号注册审核不够严格,对虚假信息的监测和处理不够及时,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而公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部分网民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也为虚假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

要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主播与自媒体作为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关键主体,应肩负起社会责任,需从内容创作、价值导向、责任意识等层面严格自律,绝不为了博眼球而编造谎言、传播虚假信息;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升技术识别能力,防止博主利用热点事件进行恶意炒作、虚假诈骗,还应加强对账号的审核管理,建立健全虚假信息举报和处理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及时清理虚假信息,封禁违规账号。

此外,执法部门可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运用大数据监测技术精准溯源,对恶意造谣传谣者依法严惩,形成“露头就打、严查快处”的法律威慑;而作为广大网民应当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特别是涉及金钱往来的求助信息,务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此次网警对冒充“扁担女孩”牟利者的查处,是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打击,也给所有试图蹭热度牟利的人敲响了警钟。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共同维护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平台,而不是虚假信息的温床和违法犯罪的土壤。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