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72|回复: 0

强制下班只是形式,“反内卷”还应落到实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多家大厂开始实施强制下班政策。大疆率先采取“赶人策略”,强制员工21:00下班,随后美的也传出强制18:20下班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对加班文化以及职场反内卷的广泛讨论。

长时间工作和高强度的加班,在有些企业里面是普遍现象。实际上,加班分为形式主义的无效加班和为完成KPI的有效加班。从无效加班来看,背后暴露的是企业管理能力的弊病。繁琐的会议流程、缺乏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分配,以及部分管理层将加班视为工作态度体现的企业文化,这些因素倒逼着员工进行低效的加班 “表演”。

有效加班问题,则根源在于员工工作任务量与工作时间不匹配。员工被分配的任务量,往往超出其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范围,而企业考核机制又常与工作完成率、关键绩效指标挂钩。于是,员工为完成KPI压力,只能无奈通过拼工时参与内卷。

从企业执行“强制下班”的提倡来看,无论是为了帮企业摘掉“内卷”“加班”的标签,还是企业与全球规则碰撞的“合规求生”,毫无疑问,强制下班都是改变“加班风气”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和转向,也是大厂在执行工作与生活平衡为原则的新政策时应该带头做出的决定。

但想有效解决加班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管理中落到实处,在执行中进行纠偏。如果仅仅控制员工的下班时间,而不合理调整工作任务量并与考核标准相匹配,强制下班的政策就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最终不仅无法有效地反对内卷,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员工压力,让“好事变味”。因此,“反内卷”不光得有形式上的改变,还必须有实质性的内核。

进而言之,要真正实现“反内卷”,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劳动者的主体性。企业应该在工作效率和员工人性化待遇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只是通过控制工作时间上的物理切断,也要从根本上解决KPI与工时的根本矛盾,根据实际工作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调整项目交付的截止日期。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做好监管,督促各企业遵守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具体法案落地并严格执行。只有劳动者和企业双赢,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性发展。

作者:唐凡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