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行新政:严禁酒店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严禁发生不“刷脸”不能入住的问题。上海似乎是全国第一个打破“刷脸”入住酒店规定的国内大城市,老胡想说,上海带这个头,不枉它在中国大城市中的独特地位和人们对它的厚望。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的橱窗。上海需要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开放,更自信,对外部世界更加亲和。在上海的面孔中,酒店业是它最被国内外人们记住的表情,住酒店在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同时还需“刷脸”验证,说实话,这有些严厉。它在特定特定地区和行业,以及在特定时期推广使用可以理解,但是长期普遍通用的必要性至少是值得商榷的。上海市率先放弃酒店“刷脸”入住的规定,是实事求是的大胆改革,它为全国做出了一个根据本地情况安排入住酒店规定的示范。 需要指出的是,酒店入住“刷脸”未曾入法,也从未成为部门规定,全国酒店行业也未有过相关明文,总体看,它就是各地相互效仿而来的。那么在打破这一业已普遍的做法时,各地有着充分的自主权利,这样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在执行管制措施时有层层加码之势,上海这一次则是做了“减码”的努力,从这个角度看更加可贵。我们的社会总体是安全的,或者说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安全水平,社会治安状况好于很多发达国家。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将管制措施朝极致方向推、以此促进社会安全的思路需要克制,适时适度“踩刹车”。 发展和安全在我们国家是高度统一的,但是由于“出问题”常常导致严厉追责,使得一些地方产生了“一失万无”的担心,而以牺牲、削弱发展的方式追求“万无一失”,这样的情况需要扭转。 有些人认为,普通人住酒店“刷脸”怕什么?只要没干坏事就不怕,不高兴“刷脸”的人大多“心里有鬼”。这种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重视隐私权指称为“心虚”的做法非常极端。包括“刷脸”在内的管制措施不应成为中国面孔的突出表情,中国没那么多需要在宾馆抓的逃犯,也没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更不安全,我们不需要用上海这个最大都会酒店业的“刷脸”防范来随时提醒人们的警惕性,这不应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标签。 党领导我们建立起非常可靠的宪法秩序,在这个秩序之下,我们应当保持必要的宽松和自由。在有些地区、有些场景下和有些特定时间里,“刷脸”没有问题,比如机场和火车站,比如有些边疆地区,也比如在防疫的特殊时间里,这样做都可以理解。但是在其他情况下,酒店“刷脸”很可能是过度管制措施,城市应当有自我决定做出调整的权利。 必须给上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