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97|回复: 0

出门吃饭这件小事,为什么也能影响国民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4 1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要

1. 限制堂食,会影响商场客流和其他业态,也会减少商务交往,对其他行业带来影响。

2. 再提一个一般人可能没有感知的消费数据。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稳住这些市场主体,还是很重要的。

餐饮业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最近11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从6个方面,明确要求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央视《新闻1+1》节目,也在6月22日聚焦餐饮业纾困话题。

当下疫情在全国各地散发,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封控,即便封控解除,餐饮业往往也只能外卖,不能堂食。临街的还能在户外有限的座椅上吃个饭,喝点东西,或者席地而坐在餐厅路边台阶上。不临街的,就只能靠外卖了。

很多人认为,地铁、公交是生产复工必需,而堂食仅仅是休闲需求,所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是合理的,餐饮业做好外卖就可以了。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并不全面。

不准堂食,实质上是一种商业限流

外卖与堂食,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堂食关了,外卖的需求不是必然多起来。堂食本身就有社交性因素,不能堂食了,有些人叫外卖,但不少就在家自己做了。

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有社会性需求,需要聚会、商务洽谈。聚会可以让人放松、商务宴请本身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的一部分。饭局上增加信任,这看似可有可无,却是千百年来的社交润滑剂,机器缺了润滑剂,肯定是影响运行的。

对线下商场而言,餐饮业更是商场的引流因素,当消费者不能堂食了,就不会去商场,也不会产生逛商场的行为,对商场消费也是一个抑制。

限制堂食更重要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因为是间接的,所以容易被忽略。

放开堂食,并非仅仅满足食客需求,对餐饮业来讲,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复工。所谓真正意义的复工,指不亏损的复工。虽然复工了,亏损仍在继续、甚至加大了。这样的复工,不是复工。

餐饮业不准堂食,实质上是一种限流措施。现在很多地方都有限流措施。比如规定娱乐场所、网吧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接纳消费者人数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等。

如果以静态的、计划经济思维去看待限流,会产生一个错觉:以前不能运行,现在可以以一半的产能、效率、流量运行,有了产出,就有收入,那就能减少亏损、甚至赚钱了。但实际市场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如此。限流的复工,亏损甚至会加大。

以工厂来说,如果以60%的效率运行,从纯物质生产角度,产出能恢复到60%,但从市场角度,如果不能全产能运行,成本会上升,进而产品价格上升,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竞争力,产品卖不出去,有货无市,那就意味着亏损,而不是经济增长。特别是当一些国际需求因此转向其他地方的时候,这些行业还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餐厅、KTV而言,不复工可以不发工资,只付房租,甚至从国有企业租来的场地,还可以减免房租。而一旦复工,餐厅接待自身容纳能力90%的客流、与只允许接待30%的客流,成本几乎是差不多的,但前者收入要比后者多三倍。所以,很多时候,50%的复工,从纯生产角度可以获得50%的产出,但从市场角度,却进一步加大了亏损。

实际的市场运行并不能一夜之间恢复生机

那么,为什么现在还有餐饮业仍在复工呢?

因为餐饮业维持运行很重要,别人在营业,自己也得营业,不然就会流失客户。也就是说,他们亏损也要复工,其实是为了等待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如果遥遥无期,就只能结束等待,或者在等待期间,因为更大的亏损而资金链断掉。

从静态的计划经济观念来看,倒掉一家企业,机器还在,工人还在,需求还在,那么,生产力就没有受损,彷佛进入冬眠,一旦情况恢复,政府一声号令,就会一夜之间恢复生机。但实际的市场运行机制并不是这样的。

企业的运行,一头是现金流、利润,一头是债务。企业的运行,不断产生债务,也同时产生收入。利润齿轮与债务齿轮同时转动,企业才能持续运转。正如前面所说,企业即便不能全速运行,但债务(成本)的齿轮几乎是满速运行的,而收入齿轮被限速,步调不一致,就会把轴拧断,企业就会倒闭。

一家餐厅破产,老板背上债务,即便疫情过去,也很难快速恢复。

至于新的企业进来替代?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过程。对于新企业来说,原来的装修用不了,即便场地仍然做原来的行业,不同品牌有不同的视觉体系,不同的格调,不同的布局,一切也得推翻来过。更别提口碑、客群、人气等等,都要慢慢培养。这对经济运行来说,是极大的损耗。餐饮业如此,KTV、电影院都是如此。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并非短期

所以,一个企业关掉了,围绕它的所有社会生产链条都断了,再度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一批餐厅、KTV、电影院倒闭,新的市场经营者出现,需要积累需求、恢复信心,相关资本再度聚集,才能重新投资。这就意味着,疫情解除封控后,报复性消费只是一时的,更可能的是变为长期的经济问题。

一些人把疫情视为短期冲击,但实际上,不少主体面临的是深层考验和长期影响。

在2022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前司长盛松成指出,2020年武汉疫情后生产和投资出现V型反弹,但是消费大约花了一年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所做的数据研究发现,今天消费下降1%,未来七八年的消费水平都会有所下降,除了“因为会有心理上的阴影”,笔者认为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种短期变长期的机制。

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更强,防控措施更长期,企业受的影响也更长,所以,限流、封控措施,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容易转变为长期的。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最理想的图景是既要也要,但从逻辑和方法上,不可能既要好处,又不要风险。其实,即便没有疫情,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在承担可接受的风险的程度下进行的。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不同,安全二字,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人们的很多行为中,安全也会向需求、成本甚至方便适度妥协。学校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骑电动车来接孩子,穿行在车流中——摩托车天然比轿车不安全,但仍然是很多人的出行工具,因为方便。

防疫与稳经济虽然与上述场景不同,但道理类似,只有承担一定风险,才能稳住经济。

回到餐饮堂食,在一个空间内吃饭,不戴口罩,的确有传播风险。但堂食的风险,就比人流密集的地铁、公交高吗?虽然这些场合要求戴口罩,但实际上很多人佩戴口罩也不太规范。所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堂食要开放、生活要继续,这也是一个考验智慧的选择。

再提一个一般人可能没有感知的消费数据。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稳住这些市场主体,还是很重要的。



作者刘远举,系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