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别住郊区浪费时间通勤,被骂不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20:5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刘远举
对“打工人”来说,日常通勤可能影响着睡眠时间、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近日,经济学家管清友也给出了他对“日常通勤时间”管理的看法。他在一档节目上说,“我们上班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我觉得应该调整一下,它的要害不在于你有多辛苦,而在于非常可惜的,你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而且你很疲惫,你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你又没有时间思考。”
他认为,年轻人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把时间有效利用好,与其每天上班两个小时通勤,为什么不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比在偏远的郊区买一个房子划算得多。管清友强调,投资自己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对此,网友们吵翻了,有网友表示认同,但也有网友表示,“何不吃肉糜?”还有网友称,“因为租不起,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发问。”
管清友被骂,冤不冤?说冤也不冤。
说他冤枉,是因为本质上讲管清友的建议并没有错。年轻人处在职场的上升阶段,投资自己,是潜力最大的投资。所以,在可以负担,且能够满足自己大部分需求的情况下,选择租在公司附近,节约时间成本,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思考,提升自己,从职场、事业中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是为什么管清友会被骂“何不食肉糜”呢?原因还是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年轻人并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机会。毕竟,职场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塔尖,甚至不是每个人都奢望到达塔尖,投资自己的收益,并不确定。所以被骂并不冤枉。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投资自己,很多人也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上班、上班,早一点回家,不过是在沙发上刷手机,和坐地铁刷手机并无差别。长时间的通勤,未必与投资自己一定是对立起来的。投资自己的形式,其实也是多样的,在地铁上看书,记单词,看资料,也是一种学习,网络与智能手机提供了这种多样性的学习形态。
延迟满足虽然重要,但大多数年轻人无法为了一个不确定性的目标,完全放弃眼前的生活。年轻人除了上班,也想要过自己的生活。
资料图
赫兹伯格在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即把公司给人的待遇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简单的说,保健因素,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如在一个公司的环境、福利、公平和工资等等。激励因素,就是你给一个人一样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了”,那这东西,就叫做激励因素。如平时在工作带来的表现机会、喜悦、成就感和奖金。赫兹伯格认为,人不会因为得到“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会备受激励。
借用这个理论,人的消费也可以类似的分为“保健性消费”与“激励性消费”。虽然在经济统计中,把税后、社保后的开支叫做“可支配收入”,但实际上,人们心目的可支配收入,是工资减去这些“保健消费”后,用于“激励消费”的钱。比如,花在买手机、漂亮的衣服、电子产品、旅游、看电影、娱乐上的钱。
假设年轻人工资1万元,房子租在市区,每个月4000元。每天地铁往返10元,三餐都在外面吃70元,日用品10元,通讯费10元,这样一个月就要3000元,再加上一些杂项,算500元。这些支出,加上房租,一共就是7500元。这些开支,不包含娱乐、不包含买电子产品,也不包含旅游,都是维持基本体面生活的开支,都是没有愉悦感的消费,都属于“保健性消费”。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入万元的年轻人,一个月只能剩下2500元。
如果年轻人换个思路,换到郊区,房租降到2000元,这样每个月用于激励性消费,或者叫做“他感知到的可支配收入”就会上升到4500元。如果简单量化,(4500-2500)/2500=80%,生活中的“可支配”的钱,增加了几乎一倍,那些为他带来愉悦的消费额度,也就提升了近一倍,他能感知到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另外,租在郊区,往往房子较好,本身也算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地铁上不管是娱乐还是学习,一两个小时很容易就过去了。这就减少了通勤的痛苦程度。对很多人来说,地铁上的刷剧时间,很可能是每天上班的时候都在期待着的。如果能做到一个位置,戴上耳机,那也是人生中的小确幸。
资料图
对于要购买房子的年轻人,郊区买房还有更多的好处。投资自己潜力很大,但不确定性也比较高,起码从现在的经验来看,房子的增值似乎更为可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们,投资自己不如投资房子。这个经验对将来不一定有用,但在通勤要一两个小时的城市,这个经验或许还没有那么快破灭。更重要的是,能够买房的年轻人,一般都不会是才工作的年轻人,往往接近30岁了。这个时候,结婚、生育,都是提上议事日程的事。除了中国的婚姻观中,对婚房的要求外,中国的很多公共福利权利,都是与房产挂钩的。比如小孩上学,房产证仍然非常重要,租购同权,现在还并未落实。
一线城市的房租昂贵,关键还是在于城市对年轻人不友好。年轻人创造的财富,一部分通过房租的形式,被城市本地居民、先进入城市的人拿走了。这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逃离大城市的原因。一方面,这个问题总有其必然性,是符合规律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但这与土地制度有关,要解决起来非常难。年轻人只能在通勤与生活,投资自己与投资房产之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审慎的做出选择。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