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647|回复: 0

县城还留得住年轻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9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边是发展前景更好、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一边是安逸舒适、祖辈居住、熟人社会的小县城——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这曾是许多年轻人思考过的问题,也成为综艺、影视、文学作品的讨论素材。40多年前,罗大佑就在《鹿港小镇》里提到,那些“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感慨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岛叔一位身处西北县城的朋友说,近些年县里人口流失严重,上了大学的年轻人选择去北上广深发展,学历次之者也倾向于去大城市打拼。
毕竟,几座工厂外加一些餐馆、KTV、超市、麻将馆、小广场,就是当地人的工作圈、生活圈,对年轻人实在吸引力有限。
怎么办?难道要看着小县城“空心化”?
补缺
d1eb14c5ea53446aa7d04a055b198976.png
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份文件,标题是《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
其核心,就是一个“补”字:县医院、步行街、菜市场、幼儿园、停车场、旧小区……方方面面都要开“补”。
为什么?因为这些看似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折射的是县城公共资源缺口大、发展差距明显、人才外流严重等问题。
用文件中的话说就是,“县城发展总体滞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当前的短板弱项及产业状况,难以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
什么意思?某人想在县城发展,但生活条件不理想、产业发展跟不上、工作前景不太光明,除了离开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连“农民就近城镇化”都支撑不了,更甭说吸引更多人才了。
人民智库的调查显示,16-40岁的“小镇青年”中,近八成表示,身边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超九成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这一情况在农业县较多的中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恒大研究院研报显示,2011-2016年,在这些地区,县级市人口流出地区占比达到76.9%,比前十年提升了11.6个百分点;县城人口净流出的比例达到80.9%。
这其中,93.7%的东北县级行政区存在人口流出,黑龙江、吉林接近100%;陕西、甘肃、贵州等省份也超过了85%。
本身底子差,条件不均衡,发展空间还小。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走后,县城还有机会吗?
482b76f307da4593b359969a70471e3d.jpeg
贵州某贫困县。图源:多彩贵州网
留人
若要争得机会,必须能“留人”。这方面有优势的,多是东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县域。
例如昆山,2010年末,这座位于江苏东南部的县级市户籍人口是71.13万人,2018年末,这一数字增至90.32万人,增幅27%;其常住人口规模则保持在160万人以上,超过户籍人口,明显是人口净流入状态。
久居昆山的朋友告诉岛叔,近些年当地科技园区建设正欢,年轻人争相到昆山工作:“养老成本低,城市绿化好,傍晚去街心公园散散步,别提多幸福了!”
ee1b4591e44742cca5993fd98f2f1e17.jpeg
昆山某企业生产车间。图源:人民网
相比昆山这类富县,“被逃离的县城”或许是大多数。透视全国1881个县和县级市,其间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是东西差距大。从省份来看,去年江苏省包揽全国县域GDP前3名;GDP全国十强县中,有6个在江苏;经济百强县中,江苏占1/4,浙江有18个,山东15个,这仨省加起来几乎就占了60%;百强县中超七成位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占比不到一成。
其次是“头重脚轻”。经济规模排名前列的昆山、江阴,其GDP在4000亿元以上,比宁夏、青海、西藏3个省区都多,也超过太原、贵阳、兰州等9个省会城市;但大部分的GDP不足100亿元甚至不到10亿元,还赶不上一些经济强镇的规模。
问题不止于此。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等也是“老毛病”。一哄而上种茶叶、盲目跟风办工厂、大拆大建搞项目、大干快上后猝然离场……这些短视、不计长远的做法,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更掏空县域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许多地方长时间负债负重、民怨很大。
跨越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接着乡村。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城乡之间地、钱、技、人等要素流动会越来越频繁。
相比人口过密、功能超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高等“大城市病”,理论上,县城应该是生活和居住的良好载体。
但细察发达国家的经验便可知,得到城镇化进程的后半段,才会出现人才向小城镇迁移的情况。以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50个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下降4%,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人口则增加了11%。
按照发改委的分析,在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支出等方面,当前中国县城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和2/3左右;若能缩小二者差距,新增投资消费空间巨大。
其实,已有不少县城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强调转变发展方式、错位竞争,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西部某县一位官员跟岛叔说,近些年他们一直努力推动产业发展,但短板太多——土地指标不足,开发受影响;资金靠发债维持,又不想推高债务率、增加债务隐患;货运火车、高铁都缺乏,人流物流渠道亟待进一步打通。
不少县城面临的压力更大。有些县工业和农业基础较薄弱,尝试发展旅游但景色欠佳、特色不足,加之人少、交通不便,最后白忙一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县域发展破题,需要各方合力、耐心推进。
一些观察者认为,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可以考虑把县域间协调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土地、资金、交通、税收方面给予专项支持,给县城更多自主发展权和与之匹配的财权。
同时,县城更要“争口气”,力求摆脱“半悬空”状态,与城市和农村对接好,用好两方面资源;规避“大而全”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好的投资项目,提升产业配套水平,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
考量这些做法的成效,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本文开篇说的那个“抉择”:如果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愿意奔县城去,那才是真做到位了。
侠客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