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84|回复: 0

为何要杀功臣,越王勾践这样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14: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后,开始大肆清算身边的功臣,先是范蠡出走,而后文种被杀……原本携手共进的君臣最终演变成了一幕幕惨剧。后人将原因归结为勾践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与乐”的人。但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首先,勾践确实属于“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与乐”的那类人。在卧薪尝胆的十数年时间里,勾践虽然对他的功臣们信任有加,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引起勾践的忌惮和不满。

在入吴服苦役之前,勾践就在给他送行的群臣面前表达了对范蠡等人的不满。起因是勾践即位三年就想伐吴,范蠡苦劝他说时机不成,然而勾践的反应是“王弗听”,结果还真的败了。勾践由此对范蠡怀恨在心。而在入吴服役期间,吴王夫差想要将范蠡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同样让勾践非常不安,害怕范蠡真的会弃他而去,特别是范蠡提议让勾践尝吴王的秽物以讨好吴王时,勾践更是怒不可遏,但被形势所逼,勾践最终还是听从了范蠡的建议。

而且,卧薪尝胆的十数年里,勾践与其君臣的和谐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之上的——兴越灭吴。为了实现目标,勾践一直在压制自己的个性,他以前就是一个“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喜欢游山玩水的骄奢贵族的形象,连白居易也作诗讽刺他“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而当他的目标实现之后,本性就会暴露出来,对他人的猜疑和不满都会慢慢显现出来。所以说,这的确和他的性格有关。

其次,功臣功劳太大也让勾践有了逼杀之心。据记载,勾践的功臣们都是一些极具才华而且忠心耿耿的人物,但他们也透露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功高震主。

在灭吴之后的庆功宴上,文种给勾践的祝酒词中就大力突出了灭吴过程中功臣们的功劳,以致勾践听后很不高兴,脸立马拉了下来。可见,勾践对功高盖主是很忌惮的,这也是他下决心逼杀功臣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上,君臣之间也有了分歧。灭吴之后,勾践认为,越国应该接过吴国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北上中原争夺霸权。但是,文种和范蠡都主张休养生息,毕竟灭吴之战越国就打了将近十年,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何况,范蠡和文种都是楚国人,他们是在楚国不受重用才投奔到越国的,勾践若坚持争霸中原,将来势必会和楚国发生冲突,范蠡和文种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但勾践主意已定,不可更改,因此杀掉不听话的范蠡、文种就成了必然。只是范蠡认定自己以后无法再跟勾践相处,及时辞别而去;文种却对勾践还抱有幻想,以致被勾践逼杀。

可见,勾践杀功臣绝不仅仅因为“不可与共乐”这一条理由,而是结合了当时君臣权力的矛盾等更为现实的原因,才最终决定逼杀原来帮助自己的功臣们,并不全是勾践的错。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