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孔子称为“小人”的弟子做错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7:4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论语•子路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我们来讲一个,孔子感叹他的学生,这个志气跟格局不够大,这个弟子叫樊迟。"樊迟请学稼"就请老师教他怎么庄稼、怎么种田。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孔子说"吾不如老圃,樊迟出"。樊迟没问到想向老师请教学稼、学圃,老师不教,最后他就出去,出去以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

《论语•子路篇》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个"小人",不是现在骂人说小人,而是说格局不够大,就是一般的人。没有想到你在这里听课听了这么多年,格局还跟一般人一样,所以"小人哉,樊须也"。孔子就讲了一番道理,"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所以孔子讲了三个"上好",在上位的人。

因为孔子教的学生,是要出去做官。做官的是"在上位",所以我教了你们做学问以后,出去做官,"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老百姓怎么敢不敬上面的人,懂得礼仪、懂得礼制、懂得对人有敬意;在上位的人都对别人有敬意,在下的人当然懂得敬,所以叫"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我们古代"义"这个字,一定摆在下面,比如正、侠义、公义、道义,"义"都摆在下面。"义"是什么意思?就是恰到好处、"公正"。要做到恰到好处,叫"公义、正义",所以"义"就是"宜也"。但是只有一个字,是义要摆在上面,叫"义利之辨",碰到"利"的时候,义就要摆在上面。"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我正义、我公益、我侠义,老百姓当然服你。

"上好信",如果在上位的人讲话诚信,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在上位的人讲话要算数。现在的民主政治最糟糕的就是,上面的人乱开支票,开完以后,选上以后不兑现,所以老百姓不相信现在政治人物,为什么?因为"不好信"。所以"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就是真情也。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处处讲诚信,在下位的人也会用真情。

《论语•子路篇》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夫如是",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什么叫"襁负"?"襁"这个字是什么?就是我们古代没有今天的娃娃车,生了娃娃,又出去要工作怎么办呢?就用一个背带,把儿子绑在后面。那个布、那个绑在后面,要绑得很紧,所以一个"纟"、一个"强"。

就是用很大的力量,那个"襁"字,左边一个衣服的"衣",强就是勉强的"强",就要用很紧的布,把它缠在我的衣服上,所以叫襁负。"负"就是背着,要背着儿子,你怕他掉下来,因此要捆得很紧,所以叫做"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换句话说,孔子是感叹,我教了你们学问品格以后,你做官如果官做得好,老百姓自然从各地都会来。那么自然就有人耕种,你干嘛要去学耕田?如果你一开始就想学耕田;干嘛要跑到我这里来学这么多年?所以孔子讲这一章的意思在这里。

我现在来解释这几个字,第一个字,我们古代的农夫,农夫耕田通常什么时候出去呢?辰时。所以早晨的"晨"怎么写?一个日、一个辰,就是早上辰时。辰时是几点?七点到九点。所以七点、早晨的时候先吃饭,所以嘴唇的"唇",是一个辰一个口,辰时入口叫嘴唇。吃完了饭以后,七点吃完了饭,出去耕田。因为七点天还不太热,所以到田里农夫的"农"怎么写呢?就是一个弯曲的"曲"一个"辰",辰时就弯曲在田里工作。

但弯曲的"曲"这个字,造字的时候是两个"由",就田里的"田",一个田往下长,就是种子发芽往下长叫"甲",往上长叫"由"、自由的'由"。那么两个"由"就是"曲",弯弯曲曲的"曲"。为什么?从田里长出来东西,高高低低、高高低低就叫"曲"。所以歌曲的"曲",那个在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那个音阶,就叫歌曲。

那么我们再看"稼"这个字,因为刚刚樊迟问他"学稼"。什么叫稼呢?

我们首先看"家"这个字。家庭的"家",一个宝盖、底下一个是豕,"豕"就是"猪",所以猪叫"豕者"。家有了以后呢,跟家有关的字,比如说庄稼的稼",是左边一个禾苗的"禾",右边一个"家",就是以禾苗为家叫庄稼。

女孩子要嫁人的"嫁"怎么写?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家",女人要成家就要嫁人。家具的"家"怎么写?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家",人要成家就要有家具。蒙古的"蒙"怎么写?上面一个"草"、下面一个"家",就是草原的家,就叫蒙古。那么坟墓叫"冢",冢怎么写?左边一个"土"、右边一个"家",以土为家就叫"冢"。所以这个就是你知道一个字以后,所有造字有一套原理。

我们下面再讲"圃"这个字,什么叫圃呢?一个框框,框框是一个方的田,

中间一个杜甫那个"甫"。我们古代呢,父亲的"父",跟杜甫的"甫"这两个字是相通的,怎么分呢?有血统关系的是"父亲",没有血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父(甫),是这个"甫"。所以"甫"怎么写呢?一个"一"、一个"用",然后把它连起来,就一个有用的人,对你而言,一个最有用的人就叫"师父"。

如果他是教你手艺,下面加个"寸",所以师傅的"傅"下面有个"寸","寸"就是教你手艺的人叫"师傅"。因此这两个父(甫)在古写是相通,父亲的"父"跟杜甫的"甫"是相通的。所以什么叫做"圃"呢?一个框框是一块田,然后帮助你,"甫"就是帮助你。这个田里面种东西,这个就叫菜圃,这个就是圃,所以"圃"的意思。就是爸爸在田里种菜,所以叫菜圃,如果种花就叫花圃。

简单的说"稼"是"五谷",那么"圃"是"种菜、种花",所以一个叫学圃,一个叫学稼。那么这一章最重要的是,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古代读书是很昂贵的,而且要花很多时间,如果你学种田,十几岁的小孩就可以种田,跟着爸爸、妈妈,爸爸怎么种,你们马上就学会。可是读书要很多年,而且要花很多钱,花这么多年,花这么多钱,孔子教你怎么从政,结果到最后,你还是问孔子去怎么种田?孔子觉得他格局不够大,志气不够大。

为什么他会去问孔子种田的事情呢?因为孔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成家。二十岁刚刚成家要生活,所以孔子短暂的在鲁国做了两个小官,一个叫"乘田",一个叫"委吏"。这两个官是管什么呢?就等于今天一个乡镇里的农业科长跟畜牧科长。所以孔子也养过牛、养过羊、也种过田,所以他懂;因此弟子就认为,他常常谈到五谷杂粮的事情,所以就想要跟他学种菜、种花。孔子说,如果要种菜种花,不如问老圃、不如问老农,不要问我,这个就是这一章的精神。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作者合法权益,请您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并删除,谢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