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洋舰队因何而败:从赶走他的那一刻起已注定了结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7:3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题:中国近代海军之殇—北洋舰队因何而败

9月2日,在刘公岛举办的“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上,确定经过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已基本确认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并收获了一批沉舰遗物。作为北洋舰队两大标志性旗舰的定远、镇远舰,他们最终和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一道灰飞烟灭,中国发展现代化海军的首次尝试也因此中道而阻,这支耗费巨资打造而成的舰队曾一度威震亚洲,为何却在转瞬之间就惨遭覆灭,引人深思而又发人深省。

更新迭代迅速的海军

一直以来,海军都被认为是需要技术积累和人才底蕴的军种,因此一直有“百年海军”的说法,也就是说没有长期的人才和技术的积累和储备,难以造就一支强大的海军。进入19世纪下半叶后,海军开始进入铁甲舰时代,世界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开始不断加快,北洋舰队的创立也正是在这一段技术大爆炸的时期开始的。

在1885年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朝的海防门户大开,加强和充实海防力量成为满朝文武的呼声。当年10月,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廷设立海军衙门,开始操办筹建海军工作。恰在此时,1880年李鸿章命驻德公使李凤苞采购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济远舰与德国顾问一道到达天津。两年后,在英国订购的致远、靖远以及在德国订购的来远、经远四舰验收回国,以上新购的七舰共花费白银800万两,北洋舰队自此实力大增,声势日壮。至1888年北洋舰队共有大小舰船25艘,官兵约4000人,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

虽然这支舰队在硬件上有着相当可观的实力,但清廷上下都缺乏着与时俱进的眼光。在那个技术大爆炸的年代,新船型、新工艺层出不穷,很多造船技术在十年内就会被新技术取代,服役8年以上的军舰就开始面临落伍,超过10年的军舰已离淘汰不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人只要紧跟技术更新换代的趋势换装新舰,就能加速跟上中国海军发展的步伐。

自从被佩里舰队打开国门后,日本就已意识到自身海防力量的薄弱,开始与荷兰合作学习一些海军技术。德川幕府倒台前的幕府海军,已开始装备使用速射炮和蒸汽动力的军舰。经过多年的在明治维新前就已经完成了创建近代化海军的准备。明治维新后,日本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为蓝本,开始全盘学习和吸收海军强国的理念和战略、战术。

面对俄国、清朝两大强敌,从1887年来日本竭尽财力,加速引进欧洲列强的新锐战舰。为了弥补陆海军庞大军费预算的不足,明治天皇削减宫内经费拿出内帑带头支持海军建设,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共计捐献海防金230万日元,倾尽财力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购买了吉野号装甲巡洋舰,这艘战舰当时航速最快的装甲巡洋舰加入作战序列,1889-1891年严岛、松岛、桥立号下水,这些新锐战舰大大提升了联合舰队的作战实力。

吉野号装甲巡洋舰

至甲午战争爆发前,联合舰队共有各类舰艇52艘,吨位59106吨,已有一战之力。反观北洋舰队,1888年成军后不久就停止了装备的更新,在黄海海战时,日本军舰在平均航速、舰龄、炮数上均占有优势,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战果。

这是因为海军巨额投入产生的回报来自于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支撑着英国皇家海军的是四倍于其他国家的商船数量,清朝上下并不了解海军的作用是为争取海洋利益保驾护航,缺乏对海军建设持续进行高投入的客观意愿,一旦海上回归平静,对海军的投入自然半途而废。

专业化的分工和严格的训练

在浩瀚无垠的海上作战,需要身心和技战术素养都十分强大的官兵。英国皇家海军早已成立了海军军官学校以及海军炮术学校,至19世纪中叶英国海军开始将训练推而广之到全体的海军人员,每个学员都要接受为期6个月的训练,包括学习军舰上的勤务、基本的炮术技巧等等,然后才能上舰实践。到了铁甲舰的时代,海军的各个岗位开始分门别类地区分出来,对官兵军事技能的专业化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此,英国海军在竭尽所能给士兵们普及训练的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演习和活动,进一步加强官兵的应变能力和军事素养。

英国海军向来是欧洲各国学习的样板,中日两国的海军建设也同样以英国海军为标杆,但是学习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在舰队创立之初,北洋舰队水师提督丁汝昌本是骑兵出身,对海军事务并不熟悉,中下级军官也难以独立承担职责,不得不倚仗洋员的帮助。

在这些洋员之中,对北洋舰队帮助最大的人是琅威理。他在英国海军中担任中校,是熟悉海军事务的干才。李鸿章聘任其为副提督北洋海军总查,负责北洋舰队的组织、教育和训练。他为人勤奋而又治军有方,严格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和操典在军中日夜操练,“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传令”,“颇勤事,为海军官佐所敬惮,中外称之”。在他的领导下,北洋水师操演认真,平时没人敢请假,亦无人敢出差错,因此在北洋舰队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丁汝昌本人也认为:“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格雷森次之”。

在他给北洋舰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1890年北洋舰队南下避冻所发生的撤旗事件,是对琅威理的公然挑战和侮辱,撂了挑子之后琅威理逢人便说在中国受辱之经过,自此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位能实心任事的洋教员了。

没了琅威理的严格管束,丁汝昌又无力约束部下,早先制定的条令和章程全成了一纸空文,北洋舰队的纪律开始败坏,训练也逐渐废弛。按照《北洋海军章程》,除了提督之外,其余总兵一律需留宿船上,不允许在岸上建公馆。琅威理离开之后,自方伯谦等一干总兵以下开始在岸上建设个人住宅,晚上上岸住宿的人,“一船有半”。

每当舰队巡游南洋,停靠在香港等地时,官兵竞相下船嫖妓赌博。在航行时还不忘载客做运输生意,甚至利用军人的豁免权,从高丽走私人参。用以维持军舰机器运转的车油、煤炭的经费常常被负责的管带克扣,由于机器擦拭不勤,致使零件损坏,大炮生锈。负责买煤的管带,账上记一百吨煤炭,实则只买了二三十吨,再给店里两成好处,其余的都进了自己的腰包,看似强大的北洋舰队已逐渐被腐蚀。

曾经训练有素的北洋舰队也变成了耍假把式的演员,来远号帮带大副曾在甲午之后的呈文中说道,“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训练弄虚作假,缺乏实战的考验成为影响北洋舰队战斗力的严重问题,舰队的炮术训练、阵法操演也全是假大空,“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这些花活骗骗上级还可以,面对敌人可就不管用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从赶走琅威理的那一刻起,已注定了北洋舰队的结局。作为对比,日本海军也是英国海军军官英格斯上校培养起来的,日本皇室封其为贵族,使他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地位,在他的影响下,日本海军“坚持走在英国指导下的道路,他们不仅使舰队保持着英格斯离开的面貌,而且更趋于完善了”。对洋员所教授的军事知识的尊重和坚持,或许从侧面决定了中日两国海军发展的高度,毕竟再好的武器装备也需要人来操作,正如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所言,中国虽然有钱,但是“不能在任何市场购买训练有素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

海权论

19世纪中后期也是海战理论如井喷一般涌现的时期,在1890年代最为著名的是阿尔弗雷德·马汉上校所著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阐述了他对海权论的理解,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在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前提下才能在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中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国家的安危,简言之就是控制了海洋便控制了一切。

阿尔弗雷德·马汉 20世纪最伟大的海军理论家之一

也就是说即便能控制局部海域,也将对海上作战的结果和战争的胜负产生影响,日本海军就是信奉海权论的忠实信徒之一,夺取和控制制海权是赢得战争的关键所在,自甲午战争之始,日本海军的目的就十分明确,那就是寻找和北洋舰队决战的机会,并一鼓作气歼灭其主力,获得制海权。

反之清朝方面却对夺取制海权的意义缺乏认知,李鸿章之所以筹办这支舰队,只是为了固守海疆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船制敌成为作战的指导方针。

也就是说在作战理念上,北洋舰队已又输了一筹。战争爆发后,联合舰队四处出击,寻机决战。而北洋舰队的主要任务则是护卫运送着陆军和物资的运输船。黄海海战的爆发,也是因为联合舰队正好捕捉到了正在护送陆军登陆鸭绿江口,为了保护登陆部队,北洋舰队不得不与联合舰队进行决战,北洋舰队自始至终都在对方的盘算之下,焉能不败?

自沉的定远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海军强国,首先必须真正理解海军的真正价值所在,不仅要有维持海军的强大经济实力避免海军建设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和维持海军,这才是我们建设海上强国的路径所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