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0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位上级一个提议让许世友从军级升为兵团司令

[复制链接]

2039

主题

2984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2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16:3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7年6月30日,为实施筹划已久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外线出击计划,毛泽东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开始挺进中原战略的第一步。

    为配合刘邓强渡黄河,毛泽东已在前一天即6月29日,指令战绩最辉煌的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三路分兵,一路是“两个至三个纵队出鲁南”;一路是“两个纵队经吐丝口攻占泰安”;一路则由陈毅粟裕亲自统率留在山东内线。

    粟裕原本计划集中华野全军继续在山东内线作战,“准备打大仗、恶仗,粉碎敌人的新进攻”。他考虑到正面之敌重兵密集,尚不具备分割歼敌条件,决定首先以3个纵队分别向蒋介石军队的侧翼和后方出击,迫敌返援,创造战机,主力则集结在沂水地区待机。

    但这一作战部署即将实施时,毛泽东三路分兵的指令到了。粟裕与陈毅被迫改变内线作战部署,分兵三路:

    一路由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3、8、10三个纵队挺进鲁西,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作战;一路由1纵司令员叶飞、4纵司令员陶勇率所部出击鲁南;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直接指挥2、6、7、9四个纵队与特种兵纵队留在山东内线的沂水待机。

    毛泽东对这一部署很满意,说:“我军必须在七天或十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过缓,则来不及。”

    这就是造成华野三路人马一段时间处境相当不利的“七月分兵”,结果不仅粟裕直接指挥的华野4个纵队因兵力不足,在南麻、临苟战役中失利,“杀伤国民党整编第11师、第8军各一部,歼敌1.8万余人。但华野部队也伤亡2.1万余人”;陈士榘和叶飞分别指挥进入鲁西、鲁南的五个纵队也迭遭失利,80%的指战员烂脚,非战斗减员严重。1纵、4纵各伤亡约5000人,非战斗减员各约5000人。3纵有两个师都缩编为两个团,10纵伤亡近2000人。

    7月23日,毛泽东指令刘邓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同时指令陈毅粟裕“指挥陈(士榘)唐(亮)担负整个内线作战任务”,即接管刘邓主力远去后的鲁西南根据地经营任务。

    8月1日,陈士榘、唐亮指挥的3个纵队与叶飞、陶勇的两个纵队在山东济宁会师,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随后进军鲁西南,与刘邓部队靠拢。

    因为陈毅、粟裕与华野总部留在鲁中,指挥不便。为加强鲁西南部队统一指挥,粟裕与陈毅8月3日致电毛泽东与军委:“拟成立华野西兵团,由陈士榘、唐亮分任司令员、政委。”(《粟裕年谱》259页)

    这是华野“西兵团”与指挥机构的最早提议。但毛泽东对陈士榘的指挥不放心,认为“陈唐指挥能力弱”,完不成直接配合刘邓作战的目的,否定了陈士榘任西兵团司令的提议。

    他8月4日、8月5日连发4电,一面对粟裕南满、临苟战役“自请处分”的检讨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一面决定让粟裕速去鲁西南指挥华野5个纵队的主力作战。电报说:“山东主力(陈唐、叶陶)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同志带炮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5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

    他指出了让粟裕西去指挥的理由:“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取决于陈唐叶陶5个纵队能否起大作用。”因而他寄希望已相继筹划指挥取得七战七捷、宿北、鲁南、莱芜和孟良崮战役胜利的粟裕。他所说的挺进大别山另一半胜利因素,是指刘伯承邓小平自己的努力。

    这一份电报的毛泽东手稿中,还有一条让粟裕速去鲁西南的理由,即在“粟裕带炮兵”有一句“陈唐指挥能力弱”,因考虑到某种原因,正式出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集》予以删除。陈士榘指挥能力弱,而且喜欢自作主张修改作战命令,粟裕对此也十分清楚,所以后来给作战部门规定,如果参谋长陈士榘有修改意见,必须另付辅助命令,不得在他的命令上修改。

    稍后,毛泽东又发出另一份电报,催促粟裕说:“我们仍主张粟裕迅即绕道聊城去郓城,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在郓城地区休整,就现有兵力在鲁西南积极策应刘邓作战,不可丧失时机。”

    负责战役指挥的粟裕到鲁西南指挥华野主力5个纵队,毛泽东又给司令员陈毅布置了任务:“陈率6、9纵俟水退后,迅速转至东边与2、7纵会合,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也就是陈毅率华野总部仅指挥4个纵队。毛泽东还特意交代华东局的后勤供应:“你们的供应重心应转至鲁西南”,因为那里是主力。

    考虑到粟裕前去后缺少一个指挥机构,陈毅粟裕此前一天又“拟成立华野西兵团,由陈士榘、唐亮分任司令员、政委”,毛泽东稍后发来电报,同意成立西兵团,但“西兵团指挥机构,提议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陈士榘为副司令员,唐亮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是华野西兵团机构称呼的第二次提及,但因为与陈毅粟裕此前一样,也仅仅是“提议”,随后因情况变化并未实行。

    毛泽东出于对粟裕的信赖,8月5日又电令陈士榘等人,不可轻举妄动:“5纵至少须有两星期安全休整,并待粟裕到来方能举行机动作战。”

    粟裕接到毛泽东连续4电后,考虑到战略重心已由内线转到外线,主战场已由山东转移到中原,又考虑到华野总部指挥机构的健全,即“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向陈毅提出3点建议,获得应允后,又与陈毅联名于8月5日上报毛泽东:

    一是“请陈毅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

    二是“为进一步集中兵力,达成战役上的优势,增调第六纵队到西线。”

    三是留在山东的第二、第七、第九3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即“另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震林)为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为政委”(《粟裕文选》),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粟裕这一建议最直接的结果是,因司令员陈毅也一同西去,便将由当年华中野战军指挥部为主改编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即“野直”,也带往西线,指挥作战便更为得心应手了。

    他还说明了调“野直和6纵”西去的理由,“东面地区狭小,有2、7、9三纵,另有王(彬)赖(可可)两个地方师(甚有战力),兵力已够分配,故以野直(即野战军总部)率6纵西进为更好。”

    因为毛泽东未能及时回电。8月6日,粟裕又单独署名致电毛泽东,说“军委前后各电敬悉,当遵命迅速西去,惟因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故昨电建议职与陈军长一同西去较为适宜”。他再度建议“东面2、7、9纵及胶东王赖部(共11个旅)统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如此东西配合钳制敌人。是否妥当,请速示。”(《粟裕文选》第3卷,336页)

    在粟裕催促下,毛泽东8月6日复电批准,说“谭黎许组成东兵团”,并交代:“惟陈粟应速西去,愈快愈好。”

    因为华野指挥部和陈毅都前往鲁西南,原计划的西兵团及其指挥机构已无必要,因而陈毅粟裕继续以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以副司令员身份指挥华野所有部队。权威的《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记载:原本华野建议陈士榘担任西兵团司令员,但是军委要求粟裕担任。但是在粟裕要求陈毅一起去西兵团以后,西兵团没有组织兵团机构和任免兵团指挥员。(《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此后,毛泽东又将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拨归华野指挥,使华野西边主力增加到7个纵队(不含炮纵);还曾短期内指挥过著名的陈赓兵团,实力远超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及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便以后来华东野战军正式组建的下属兵团建制机构来看,这里依然是两个兵团(第一兵团与第三兵团)。

    虽然随后不时也有“西兵团”或“西线兵团”的称呼,但仅是一种泛指部队集团的通俗说法,以便与山东内线的东兵团区别。

    华野指挥部即司令部的西去,逐渐远离华野司令部和粟裕指挥的东兵团机构作用便凸现出来,成为实实在在的兵团建制实体。

    许世友原为华野9纵司令员,是粟裕麾下11个纵队级普通将领之一。华野已经取得的经典战役中,他没有参加过七战七捷、宿北战役,大兵团作战经历不如叶飞、王必成、陶勇等纵队司令员;南麻战役中,他奉粟裕之令率9纵担任主攻任务,攻打胡琏的整编11师,结果屡攻不动,加上暴雨等不利因素,粟裕被迫下令后撤。

    粟裕成立东兵团时,之所以让许世友出任副司令,一是考虑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兼任司令虽然名正言顺,合乎情理,但到底不会打仗,需要一个懂行的人协助;二是留在山东的2纵司令员韦国清、7纵司令员成钧和9纵司令员许世友中,以许年龄最大,资历最老。

    许世友由此成为第一个被提升的纵队司令员。但长期担任政工,新四军时期甚至将所部6师弄跨,被迫并入1师的东兵团司令谭震林,表现很不尽人意,8月26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黎玉等人还“提出9纵应即13纵靠拢,进行胶东内线作战准备,请谭震林提出东兵团作战计划”,谭震林却未按要求行动。

    粟裕与陈毅闻报后,于8月29日致电毛泽东并告饶漱石、黎玉,批评谭震林“往复电商,致丧失战机,形成分兵局面”。

    鉴于此,毛泽东不久改任许世友为东兵团司令,谭震林则兼任政委,原政委黎玉专事地方工作。因谭震林还兼任华野副政委,职务依然高于许世友,但已不负责作战。

   “时来天地皆同力”,许世友由此再升一级,从兵团副司令升任司令,此后又担任东兵团改称的华东野战军野战兵团司令员、华野山东兵团、第二兵团司令员,是粟裕麾下第二个兵团司令(第一个是谭震林),后来济南战役时又因此成为粟裕麾下的攻城总指挥(全军指挥粟裕)。

    饮水思源。

    许世友在华野突显而出,影响逐渐超过声望较高的参谋长陈士榘与政治部主任唐亮的最早根源,是因为粟裕提议成立东兵团机构并提升他为副司令。如果粟裕当初不建议华野指挥部和陈毅一同西去,西兵团机构得以正式建立,由粟裕兼任司令员,那么,留在山东的9纵司令员许世友便只能归华野指挥部和陈毅指挥,东兵团机构不会成立,许世友便只能长期担任纵队司令员。

许世友(右)与粟裕、习仲勋(左)在广州合影

    因而,许世友虽然因性情简单粗糙,行军时也发过粟裕的牢骚,但对粟裕这个老上级一直较敬重,建国后,粟裕每到南京或广州,担任南京或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必定恭敬接待;粟裕的老母亲因行动不便,又不适应北京气候,只得留在南京养老,许世友知悉后常能予以照顾,以尽部下之义。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我也来说几句吧!人生苦短何必为这小事儿记仇呢?开朗就好、想开一些、看开一些。其乐乐不如众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