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31|回复: 0

毛泽东等领导人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先冒险后投降

[复制链接]

2039

主题

2984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284
发表于 2019-6-15 17: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巴导弹危机:核战争在即 美苏悬崖勒马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1962年为报复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的针对苏联的核导弹,苏方在古巴境内秘密部署针对美国的核导弹,但这一举动很快被美国发现。一时间美苏双方针锋相对,互相威胁将冷战升级为热战,在 13 天的危机交涉中,双方军队在加勒比海地区险些擦枪走火。最终双方相互妥协,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保证不会入侵古巴并承诺稍后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都在实践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6年提出的战争边缘理论(Brinkmanship),杜勒斯说,“不怕走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

美国宣布要封锁古巴,这就是个可信的威胁,美国具有这样的能力也很可能有这样的决心。但美国封锁古巴对其影响仍然有限,所以苏方继续在古巴部署导弹并声称封锁不可接受,还声称导弹只是防御性质的。这说明尽管美国的恐吓是可信的,但其程度仍然不能阻吓对方。

美国为了证明自己言出必行,果然开始封锁古巴。并在次日,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战备级别提高, B-52进入15 分钟起飞状态,145枚洲际导弹进入发射准备。肯尼迪向他的国家安全执行委员会表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入侵古巴,苏联此时仍没有任何退让的意思,双方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在美苏秘密接触进行外交努力的同时,似乎双方的军队和古巴方面已经不受控制了。美军进行了一次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却没有通知肯尼迪的执行委员会。一架 U-2 侦察机未经授权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了90多分钟的越境侦查。一架海军飞机向一艘位于古巴附近的苏联核潜艇投掷了深水炸弹(美当时不知道这艘潜艇携带了核弹头),要知道苏联艇长在出航前收到的命令是开战后可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核导弹,在核导弹已做好发射准备的情况下,这艘潜艇还是放弃了发射,决定上浮。而美国派往古巴的侦察机也被防空导弹和高射炮击落。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时,事情峰回路转。肯尼迪决定不进行报复并密电赫鲁晓夫表示同意赫氏的建议,撤回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并保证不入侵古巴,以此作为苏联撤回古巴导弹的交换条件。古巴导弹危机随即得到解决。

危机背后有玄机:美苏互相恐吓 最终各自妥协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胆小鬼博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模型,也被称之为鹰鸽博弈。模型中,两名车手向对方驱车而行,谁最先让开的一方被耻笑为“胆小鬼”(chicken),让另一方胜出,因此这博弈模型在英文中称为The Game of Chicken,但如果两人拒绝收掣,任由两车相撞,最终谁得无法得益。

这套模型在政治、经济上经常使用,而“古巴导弹危机”常列入胆小鬼博弈的典型例子。

在博弈论中,有时也用“边缘博弈”来表示一种特殊的胆小鬼博弈:双方在尽量对自己有益的情况下避免双输局面。像劳资谈判这种情况,要是实在达不成共识,大不了一拍两散。但对两个手握核武器的超级大国来说,问题就不这么简单了。

在边缘博弈中,最重要是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恐吓绝不是虚张声势,甚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决策是身不由己(例如美国军方的某些行动就没有经过肯尼迪的同意)。由于双方都有强烈的愿望避免双输的局面出现,因此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双方达成一致,各自妥协。

当然,古巴导弹危机本身牵涉甚广,除美国和苏联之外古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卡斯特罗曾密电赫鲁晓夫建议苏联先下手),此外美苏国内各方的压力也对各自的决策产生了影响,也就很难以最简单的胆小鬼博弈来分析了。

在边缘博弈中,双方往往互相恐吓,恐吓的关键在于让对方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决心实现这些恐吓(甚至是让对方相信自己出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原因必须毫不退让)。假如美国刚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就威胁要对苏联本土的全部军事目标实施核打击,那这就是一个不很可信的恐吓,因为苏联会怀疑美国是否有这样的决心在刚有风吹草动时就全面开战。

在边缘博弈中,最重要是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恐吓绝不是虚张声势,甚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决策是身不由己(例如美国军方的某些行动就没有经过肯尼迪的同意)。由于双方都有强烈的愿望避免双输的局面出现,因此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双方达成一致,各自妥协。

危机之外有论战:中国指苏联冒险主义 战术轻率

《毛泽东传(1949-1976)》在“三十一、中苏论战”一章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别称)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但在这场危机过后,很快就迁怒于中国。十二月十二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指挥一些党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

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为何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指责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原则立场,到底中国在该危机中采取了什么原则立场?

加勒比海危机爆发时,中苏国家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且对于苏联在古巴秘密部署导弹一无所知。不过,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分子,美国封锁古巴消息一传出,中国政府和毛泽东就严正声明:坚决支持古巴、反对美国的战争挑衅。“不管在什么样的风浪中,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都永远同古巴人民站在一起,坚决支持古巴革命,团结一致,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争和侵略政策斗争到底。”对于美国的核讹诈,中国政府重申了毛泽东关于“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国一开始的态度,与苏联保持了一致,为苏联与美国抗衡增添了强有力的砝码,“为国际反美斗争平添了几分声色”。但是,中国这时和印度发生边境战争,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有利用其拖住美国手脚的目的。

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反对苏联向美国妥协,发出和苏联不一样的声音,加剧了中苏的紧张形势,扩大了彼此间的裂痕。在苏联操纵下,东、西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对中国发出指责:中国在古巴问题上反对苏联“明智的妥协”,是要把全世界“拖入热核战争”。

稍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发表一系列答辩文章进行反击。第一篇答辩文章,就是12月15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

文章不点名地批判了赫鲁晓夫在这一危机中先是“冒险主义”,企图讹诈美国,当美国针锋相对,表现强硬后,又搞“投降主义”,向美国“明智的妥协”,即“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而中共在1963年11月19日发表的《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称:实际上,苏共领导挥舞核武器,并不是真正为了支援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有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发表一纸根本不准备兑现的声明,为的是猎取廉价的声誉。 有的时候,例如在加勒比海危机中,他们心存侥幸,投机取巧,不负责任地进行核赌博,以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的核讹诈一旦被对方识破,并且遭到对方的反讹诈,他们马上节节败退,从冒险主义滚到投降主义,在核赌博中输得精光……

今天看来,当时中国政府在加勒比海危机中的立场也有僵化之处,对世界人民恐惧核战争的心理把握得不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也过于乐观,对苏共、意共的指责也有不够客观之处,这或许是今天今国政府有意回避提起当年原则的原因所在。

不过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的行为,让中国人民认识到:用钱买不来安全,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9年3月,中苏间爆发珍宝岛冲突,面对苏联的核威慑,已经拥有原子弹的中国以成功试爆一颗原子弹为回应,结果双方达成妥协。看来,当时中苏两国都从加勒比海危机中借鉴了核危机处理经验。

1980年4月,时任意共总书记恩里科·贝林格率意共中央代表团访华。4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会见贝林格时,意味深长地说过一段话:我们党高度赞赏我们两党恢复关系。过去吵架,没关系,统统作废,一起烧掉。有不同意见,不要紧,当然总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双方都把问题讲清楚,有些问题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过去许多争论,并不是我们讲的都是对的,我想你们认为自己讲的也不一定都对。确实,在古巴导弹危机问题上,中共和苏共、意共、捷共都虚张声势,说了许多空话。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我也来说几句吧!人生苦短何必为这小事儿记仇呢?开朗就好、想开一些、看开一些。其乐乐不如众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