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特殊的生日蛋糕照片在网上走红。蛋糕上画着黑猫警长,与传统“生日快乐”等文字不一样的是,蛋糕上写着“十四岁要负刑事责任了”。照片拍摄者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女民警严承燕,严警官介绍,过生日的是她的儿子,11月30日是他14周岁生日。(12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严警官和丈夫都是警察,孩子从小也想当警察。平日里孩子就喜欢看一些法律类的书籍,有时候甚至比严警官看得还认真,一些她不知道的法律条款孩子都记得。耳濡目染,孩子便提议做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蛋糕——他小时候非常喜欢看黑猫警长,而今年正好是他14周岁,父母之前与他交流,告诉他14岁以后,八大类犯罪就要负刑事责任了,以后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因此他在过生日的时候主动提出来想要写上这句话,再配上黑猫警长图案,告诫自己已经长大了。 “十四岁要负刑事责任了”。刚满14岁的孩子受父母教诲,“耳濡目染”,不仅“知道”了、记住了,还饶有兴致、“图文并茂”地写在了父母为自己定制的生日蛋糕上,这饱含着少年志向和父母期望的小故事,着实令人欣喜。 长期以来,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话题。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这八类,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虽说是法律常识,但孩子们未必知道。有的甚至认为,因为还是孩子,即使有时候触犯了法律,司法部门也不能惩罚他们。发生在各地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的就已经暴露出此类问题。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缺少法律常识的不只是孩子,有的大人对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而这一误区,有时却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诱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给孩子传授法律常识,教育孩子遵守法规,遏制青少年犯罪,首先是父母的责任,当然,学校、社会各方面也责无旁贷。基于这一重要认知,人们首先必须要“知道”“十四岁要负刑事责任了”,不只孩子要知道,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各方面都必须知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组织学习和宣传《刑法》有关条款,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知道”。 然而,我们又不能只满足于“知道”,因为仅仅“知道”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理解,必须牢记在心,以法律指导言行。严警官和丈夫经常教给孩子一些法律知识,警示孩子“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不能做违法的事;否则,要负刑事责任;这是明智之举,是真心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屡屡发生的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案件,为人们敲响一次又一次的警钟: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家庭和学校等法定监护人必须切实担负起相关责任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作出好样子“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用法律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知法是好事,自觉尊崇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说违法的话,不做违法的事是大事。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作用,我们必须抓住生活中所有契机,教育和引导孩子学法知法、遵纪守法,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势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抱负、有希望、健康有为的一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