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月十五“鬼节”到底是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4:5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有正在思念的亲人吗?
    有想要祭奠的已故之人吗?
    有想再见一面,却再没机会相见的人吗?
    有明明很多话要说,却无法再让他(她)听见的人吗?
    如果有,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节日。
1. 鬼节是孝亲节
    鬼节,一个历史悠久,却被很多人忽视、误解的传统节日。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亡人节”“七月半”。
    因为有个鬼魂出没的传说,很多人以为鬼节是在宣扬封建迷信,于是对它越来越不重视,以至于现在这个节日几乎被边缘化了。
    但是,作为中国人,理解节日背后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的走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更符合中国人的身份。
    其实,鬼节真正的核心精神是孝亲。
    鬼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在修行中因为想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的生活,发现母亲已经变成饿鬼,吃的喝的都没有,目连非常伤心,就向佛祖求助。
    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2. 鬼节宣扬的是孝道,不是迷信
百事孝为先。
    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而鬼节存在的意义,就是当我们为了生活奔波而忽视了至亲之人,当我们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父母的白发苍苍的时候,给我们提个醒。
    让我们想起,人生苦短,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们以为的,与至亲之人的来日方长。
    所以,让我们及时行孝,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未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最难以弥补的遗恨。
3. 鬼节传达的是敬畏和感恩生命
    生命无常,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隔。
    所以要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惜每一个能够自然呼吸的当下。
    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别说改天,别说以后,就现在,保重自己,珍惜眼前人。
4. 鬼节是对离去亲人的道别
    冰心有这么一段文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那些离开了的人,从来都没有被遗忘,虽然不能再见,但还是常常在梦里出现,在心里被惦念。
    如果真的有天堂,我相信那里一定有很多双爱的眼睛,在注视着人间,注视着他们所至爱的人。
    所以,让我们也为他们点燃蜡烛,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对他们诉说出自己的思念、祝福以及心里的话。
    真心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人,能够没有疼痛,没有哀伤,也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人间一切安好,切勿挂念。
    这个鬼节,别再说,你怕鬼;别再说,对已故之人的祭奠是迷信;它所承载的,除了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还有无数人的深情、思念与祝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重自己,珍爱生命,也珍惜、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