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天内两次被批“敷衍隐瞒”,治污岂能分新账旧账

[复制链接]

6270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09:1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知违法大量掩埋化工废料,却无动于衷;明知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却对督察组百般隐瞒。”生态环境部近日在公开的通报中对江苏泰兴厉辞批评。

生态环境部称,两年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江苏时,泰兴化工园区被群众举报在长江江堤内侧填埋大量化工废料。此事被交地方办理后,泰兴市“长期敷衍了事”。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行动来到当地发现,两年时间过去,危废仍纹丝未动。

而就在6月11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江苏泰兴一国企在长江岸边“变本加厉”违法倾倒污泥,批评泰州、泰兴两级政府整改不力、“敷衍应对”。

相隔不到10天,泰兴被生态环境部两次点名批评。“敷衍了事”“百般隐瞒”“变本加厉”……生态环境部措辞之凌厉,极为罕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泰兴在对待治污的问题上确实存在严重过错。

一者,工业园区企业在长江边违法填埋巨量危废,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情,知而不察,已属失职。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初衷,本来是为了节能环保、集中处理污染,结果却搞成了“集中排污”,本身也是一种扭曲。

再者,面对民众的举报、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整改指令,当地政府置若罔闻,仍没有任何积极行动,乃至辩称“不存在违法掩埋化工废料问题”,只是将危废所在地区表面垃圾简单清理。这样公然糊弄的做法,不仅是对中央政令的对抗,也是对公众生态权益的漠视。其遭遇生态环境部迎头痛批,一点儿都不冤枉。

值得深思的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已成共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何会如此强梁,对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居然敢“百般隐瞒”“长期敷衍”?这背后,又是什么样的行为逻辑在起作用?

地方政府与属地企业之间的利益关联,自然是政府“呵护”企业的重要动力源。一般而言,很多污染企业本身就是地方的利税大户,其能否正常生产运行,直接决定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盘子,以及政绩。也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量,往往会在污染环境与财政收入之间做出一定的妥协。泰兴化工园区吸纳了很多有名企业,其利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相应的,对入园企业的环境约束、治理要求,当地官方也就显得比较宽容。

此外,这一事件也表明,在强力遏止污染增量的同时,也该重视多年累积起来的污染存量问题了。我们现在知道了,此番泰兴的化工废料多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倾倒在江边的,即这属于前任遗留下来的问题。按照一些人眼中官场不成文的“规律”,历来对于此类问题,都不会有积极的态度。为什么此事两年前就交办地方,但却并没有获得根本解决?或许,问题正在于此。

事实上,从泰兴市的表态中,也可一窥端倪。被生态环境部痛批后,泰兴市表示,将举一反三,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固体废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明乎此,或可了然为什么遗留问题难以解决了。关键在于,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官员无视责任与使命,仍固守“新官不理旧账”的观念,身子已经进入新时代,脑袋还停留在旧石器,陈腐僵化,刻板拘泥。说到底,个人的算盘打得山响,唯独没有把公共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理应负有完全责任,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新账、旧账。

当然,这也并非泰兴一地为然。纵观媒体报道,连日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行动的深入,多地曝出政府敷衍塞责的新闻。可见,惟有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督责,才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危机,也才能既遏止污染增量,也消灭污染存量。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