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见打老师,老师还敢管教学生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10:2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刚结束,四川乐至一位高三班主任就被学生家长带的人暴打了一顿。学生家长也是老师,打人者中有乐至县住建局党委委员、房屋征收局副局长。起因不复杂,学生上课迟到、谈恋爱、玩手机,影响其他同学。老师多次管教效果不佳,直至让学生回家自学。家长可能因此有怨气,觉得欺负了自家小孩,几次跟老师“约酒”不成,终演化成一场“寻衅滋事”,打人者被拘留十五天,各罚款1000元。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打老师”突破了底线,“教你三年,换来一顿毒打”,尊师重教的传统到哪里去了?老师以后还敢管教学生吗?在“封建社会”,一位叫爱新觉罗·奕纬的同学,因为说自己当了皇上要杀掉劝告自己好好读书的老师,被该同学的父亲,道光皇帝,一脚踢死了。真的踢死了。天地君亲师,在被很多现代人瞧不上的中国传统社会,父母给我们肉身,老师则引导我们发现自己的精神生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是虚言。即使是皇上本身,听老师讲课,也要恭恭敬敬,哪怕觉得讲得并不怎么好,多半还会“赏赐礼送”。

今日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是说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和做事的欲望,绝非要削弱老师和家长的权威,而是要将这种权威,建立在更懂如何做老师和做家长的基础之上。恰如教育家陶行知的老师杜威所说:“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一个有权威的教育者,应该能将学生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变为有内在动力的追求,从一种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为将来做预备”的抽象学习中解放出来,变为在“做中学”的“教育即生活”,将学生的身心成长,放入当下的生活经验中。一旦学习过程与生命经验最大程度地相关,学生就不会考完即撕书,自嘲“知识最渊博的时候是高考前”。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显然不是说老师不能管教学生,更不是说家长把小孩当皇帝一样供着,放纵“熊孩子”胡来。恰恰是要深入到“熊孩子”背后,去对症施药。比如,高中生恋爱了,是勒令叫家长甚至通报全校好呢,还是反思中小学性别教育的缺失,真正去理解青春期自然的情感,以尊重的态度导之以正更好?小孩被老师严厉管教了,家长是先自我反省家庭教育的不足,理解甚至感激老师的管教,去和老师面对面地商讨出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呢,还是“约酒”不成就带人暴打?

以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态度看,我们目前的很多教育现场,与生活的距离仍然相隔遥远。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态度看,这场“打老师”事件,教育场中的几方都是输家。打完老师后,家长会觉得自己理亏吗?那位目睹自家亲人朋友暴打老师的舒同学,是出了一口恶气,还是从此留下一个更深的阴影?被打的老师,是继续像以前一样管教学生,还是从此不再叫学生“回家自学”呢?

的确要保障老师管教的基本权利,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比管教权利缺失更基本的教育问题。对媒体和教育研究者来说,沿着这些“毒树之果”,深入地剖析教育存在的弊端,给出甚至实践更好的方案,也是一堂很关键的课程。在教育的链条中,没有人是旁观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