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个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消息。 2018年5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发布公告,要求小柴胡注射液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在【禁忌】项应注明“儿童禁用。” 这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国家药监局对于中药注射剂的特别“关照”。 早在2007年,要求相关药品生产企业修订鱼金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说明书。
2012年国家食药监检发布了警惕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通报。
曾经是中国中医医药化发展代表的中药注射剂,如今已经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发展境地。 曾经是“救命药”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创的新剂型药物,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然后制成注射剂。 在那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中药注射剂确实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中药注射剂的“出生”就注定存在争议。 建国后,由于缺医少药,疾病肆虐,中药注射剂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药注射剂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研发出1400多种中药注射剂。 但是一般正常的新药研发,前期投资的金钱、时间和人力成本都极庞大。 世界500强药企罗氏制药,曾公布研发一种新药到上市的条件——平均花费12年时间,需要投入66.145亿元人民币、7000874个小时、6587次实验、423个研究人员,最后才得到一种药物。 对比一下两者研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中药注射剂让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1400多种中药注射剂,90%以上都因为历史和临床原因被淘汰了,剩下了134种。
河南驻马店,40岁男子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家里省钱自己熬药治病 / 视觉中国 在这134个品种中,部分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和功能很难保障。有10个品种的说明书中,功能主治阐述不清,其说明书标注为抗肿瘤剂,但中医辩证理论中从来没有抗肿瘤的说法,因此并不能解释其为何能抗肿瘤。 中药注射剂想要获得的国际医学界的承认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就算是媒体在15年大肆报道的康莱特注射剂,号称在美国进入了3期临床试验,实际上并非单独用药,而是合并了吉西他滨(抗癌西药)。而单独以康莱特注射剂的临床试验,在此之前早已被FDA终止。 同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 以康艾注射液为例,据报道2004-2015年,仅吉林省就有近2000例患者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近一半是全身性的损害。 频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外界对于中成药注射剂的关注,应该是祸起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 当时,因鱼腥草注射液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频发,国家药监局发布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的通告。 此事件经由央视首发,其他主流媒体相继转发关注后,舆论迅速发酵,引发大众对于鱼腥草注射液的恐慌。 据当时统计,截止2006年4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共收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222例,当然这些不良反应报告是建立在医院自觉上报的基础上的。 鉴于其不良影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终于在2006年6月1日宣布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 遗憾的是,这个禁令是用生命换来的。
2006年6月2日,湖北宜昌,某医院里被暂停使用的鱼腥草注射液 / 视觉中国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仅仅发生在鱼腥草注射液。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中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约有1.7万余起。 在这里要看清楚“严重”二字。它是会危及生命的。 这1.7万余起案例中,按给药途径分类,静脉注射给药占84.1%,其他注射给药占1.0%。 这组数据代表着,10位使用中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9位都是因中药注射剂引发的。 而那些医院没有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有多少?那些患者情况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 不良反应为什么会那么多 1. 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由于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气候、采收季节及加工炮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同一种中药材的成分、含量及毒性也会有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不同。 2. 中草药易被细菌污染 由于中草药来自纯天然,不可避免存在细菌污染的情况,当被细菌污染的中药注射剂进入人体时,会产生内毒素,要知道仅仅是一纳克的内毒素就足以让一个健康成年人出现发热、白细胞数目改变、皮肤炎症、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曾经因为生产技术的问题一直难以去除,据研究报道,曾对某批次清开灵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后,该批清开灵注射液的内毒素已经远远超过了药典规定至少5倍以上。 不过近几年对于中药注射剂内毒素的报道及文献已逐渐减少。
幼儿园给无病孩子服处方药,园长被警方控制 / 视觉中国 3.生产工艺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例如“刺五加注射液”成分比较复杂,对于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由于各厂家的生产工艺不同,杂质除尽过程就存在较大差异。没有除尽的杂质在人体中会被当作异物,在输液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4.中药注射剂自身成分复杂 由于中药注射液是从中草药提取出来,而中草药本身成分复杂,复杂的成分难免诱发不良反应。 比如说“双黄连注射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3味中药材组成,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是一种致敏原,黄芩苷是药疹反应的主要原因。 5.中国现阶段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并不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只收录了5种中药注射剂,包括止喘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清开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和注射用灯盏花素。
公交车上的药品广告 / 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其余100余种中药注射剂缺乏严格质量控制,难以保障使用的安全性。 据报道,对12个厂家生产的双黄连注射剂质量分析发现,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的含量不统一。 而各种成分的不统一,将导致质量难以保证均一稳定,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也会多种多样。 6. 中药自古以来并没有注射用的剂型 中药的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的方剂或者成药,同时还有外敷和针灸等,注射剂从来不是中药一直以来的给药方式。
钩藤中药材市场供销两旺 / 视觉中国 中药的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这类似于西药当中的原料药和辅料,“君”药就像是三级火箭的脑袋,其它的药物主要是辅助“君”药送至需要去的地方(主要是特定的器官等),复方的作用就在于此。 然而注射剂把几个主要成分提取之后,破坏了中药本来的君臣佐使体系,搞得中不中、西不西,注射剂不像口服制剂,人体的消化系统作为天然的屏障,能挡住许多有害物质,未经验证直接打进血管里,自然容易出事。 不可否认某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其独特的冒险价值,但是中药注射剂目前确实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在没有标准的临床安全评价、明确的不良反应、确切的使用疗效、安全的药品质量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普通人、普通患者,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本文已由庆应医学院刘亦韦审核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