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买票看塑料花”不能简单退票了事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7: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多位温州市民向温州市监部门投诉,灵昆九村生态庄园办的樱花节使用塑料花欺骗游客。目前,温州市监部门已对涉嫌虚假宣传的相关单位展开调查处理。

  天下本无鲜事。近年来,发生在公众身边类似于花钱买票看“塑料花”的实例不胜枚举,如媒体报道过的“野生动物园”看家禽、看充气企鹅,“亲近大自然”赏塑料蝴蝶,等等。形式或有差异,但“套路”几乎相同,都是打着令人向往的广告吸引眼球,然后以朋友圈转发可以优惠购票的方式,广泛散播,再从门票费中谋取利益。其中是否涉嫌欺诈有待商榷,但涉嫌虚假宣传确是证据确凿。

  不用远行,在家门口就可以赏看樱花,这本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愿景。然而,塑料樱花却让这份美好大打折扣。缺少了大自然最纯朴的气息,留给游客的恐怕也就只剩满是“塑料味”的感情欺骗。虽然主办方和场地提供方都对此事做出了相应解释,但仍有一些疑问令人如鲠在喉。

  首先,从千里之外的山东买樱花树,再运送到温州,且不论这些树木的成本如何,仅这运费也算不菲,况且还有两天五千元的场地租赁费。如果只是为了利用周末两天时间“赚一笔”,恐怕有些得不偿失。那么,主办方所言的长途运输可信度有多高还值得反思。

  其次,即便樱花树确系长途运送而来,但面对苗木和花朵如此“娇弱”的“货物”,必然会选择有经验的专业运输、装卸团队,也会有必要的防护和保障手段,以确保花朵不会凋谢,这应该是常识与责任问题,并不是简单一句“以前没办过类似展览”就可推脱,更不是“没办法才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解释。

  此外,场地提供方虽然看似可以置身事外,但仔细一想,他们同样负有监管之责。尽管面对媒体记者,他们为自己辩解,“活动前一天才发现是假花”“发了微信公告,暂停开放”“要求主办方不再收取门票费”,但是,作为一家有责任心、能爱惜自己招牌的商家,遇此问题恐怕都会寻求市场监管部门和媒体的帮助,而非想凭一己之力将事情“摆平”。

  而事实也证明,面对公众的不满,主办方和场地提供方都缺乏有效应对的办法。这也怪不得公众挑剔,在法治精神已渐入人心的当下,用更加理性的行动和声音来维护自身权益已成公众共识,这无关钱多钱少,只关乎于消费者权益的最根本保障。

  目前,温州市监局已介入调查,“樱花节”主办方也配合退还消费者门票费用。但应看到,面对层出不穷的类型事件,或许还需要有更严厉的惩处手段,如门票价格的双倍赔偿机制,将这种行为纳入信用体系扣分项目、限制同种市场行为,倒查宣传源头、追究相应责任等,只有让虚假宣传行为也产生“痛感”,才能让市场行为行稳致远。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