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约车又不好叫了,大胆“放”聪明“管”都有讲究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8:5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组织部部长叶赞平带来了《关于完善网约车管制政策的建议》。他认为,目前网约车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对驾驶员户籍、车辆轴距、价格、牌照、车长、排量方面等方面的限制,已经严苛到制约网约车发展的地步,建议对网约车驾驶员与车辆准入标准适当降低。
  正如叶赞平所言,虽然各地相关监管细则处于合法有效状态,但在实践中,因为需求旺盛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始终存在,并未得到完全落实,这就使得大量网约车处于一种灰色地带。据他推算,我国网约车驾驶员获证率只有10%左右、车辆获证率只有5%左右。即目前我国实际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90%没有获得《驾驶员证》,被利用从事网约车服务的车辆95%没有获得《运输证》。
  实际上,诞生于市场需求,又属于公共领域的双重属性,决定了网约车一直自带“上热搜”体质,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挑动公众敏感的神经。而这其中,谁来监管、监管的力度和边界,引发的热议几乎从未停歇。
  首先要明确的是,各地政府为规范网约车设立较为细致的规则,无可厚非。网约车野蛮生长时代的混乱局面,恶性竞争甚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曾使广大乘客苦不堪言,也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其拉入规范化的监控轨道,符合各方诉求与利益。
  但是,时下网约车运营所遭遇的实际困难也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带来的网约车供给不足、市场格局扭曲,最终会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打车难”、“打车贵”卷土重来。对此,叶赞平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大胆“放”、聪明“管”。在降低网约车行业不合理的准入门槛的同时,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增加合法合规网约车供给。
  不少人表示赞同。按照常识,消费者乘坐网约车,主要享受的还是安全、便捷的服务,似乎与车辆的轴距、价格等指标无关。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可以引发更为充分的竞争,而唯有竞争才能催生更为优质的服务。最后,受益的还是消费者。因此,各地网约车准入标准是否应该适当降低,确实值得再讨论、再商榷。
  不过,一项制度的出台,应该建立在详实、科学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比如,网约车驾驶员是否必须具备本地户口或居住证,关乎乘客的人身安全,绝非儿戏。而网约车注册、监管主要在网上进行的模式,使其运营方的管理面临极大困难。所以,是否放宽运营资格,应视当地网约车企业的管理能力水平以及乘客的要求而定。当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帮助网约车平台企业做好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审核管理,并运用这些信息加强监管。
  同时,对网约车运营资质的讨论,也不能脱离各地实际情况。例如,在一些城市,如网约车不具备本地牌照,就无法在特定时段或特定地域行驶,这也将给司机和乘客造成极大不便。类似情况必须被纳入考虑的范畴,不能使网约车新规沦为武断的“一刀切”。对车辆排量的规定,也不乏环保方面的考量。
  叶赞平代表为网约车的未来发展设想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不过,其如何转化为现实动力,有待有关部门研究;建议是否可行、有效,也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不过,有理由相信,依托更科学的制度设计、更合理的管理措施与更进步的技术,网约车也必将以更实惠、更放心的姿态,惠及广大消费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