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真的躲过了电视台的“假人秀”?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3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1: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人秀,恐怕是当下电视节目中最为流行的节目模式之一了。理想化境界的“真人秀”,恐怕应该是:“真”为特色,“人”为核心,“秀”为手段。而今,一个电视台,没有一两档真人秀节目,好像都不好意思在业界“混”。可是,仔细看看,各个电视频道里播出的节目,其实不少是“假人秀”,与“真人秀”不同,它们往往借助真实的规则或手段,抵达与节目的名称、与公开的宣称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彼岸。
一些健康节目,曾大量涌现出一批有着医护背景的嘉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貌似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预防知识,耐心看下去,原来是在推销药品、保健食品,而且每每忽悠得广大中老年观众心花怒放心旌摇荡心神不宁……

一些法治节目,不管是访谈类,还是调解类,由头和结论倒是紧扣法治主题,叙事过程中却往往肆意编排情节、杜撰细节。制作人的目的,不是排忧解难,不是释放负压,不完全是讲述法理,而是放大矛盾,吸引收看,唯恐天下男女不乱不吵。

一些舆论监督节目,记者们在镜头前常常义正词严、穷追不舍地进行批评曝光,而镜头背后,往往有交流,更有交易。自我标榜是打造舆论监督平台,其实是线下广告运营的铺垫或伏笔,是某些记者、制片人可以随时吃拿卡要的“小金库”——这不仅仅是一些电视媒体的问题,你懂的。

电视上还有“假科学”、“假益智”、“假国学”……有些“假人秀”,只是传播的变味创新、营销的怪味噱头,有的显然已经突破职业伦理的底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吊诡的是,电视圈现在流行的强势逻辑是:不管它真的、假的,能够赢得关注度的,就是真功夫;能够获取收视率的,就是真本事。

“假人秀”流行的背后必有真问题。电视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文化产品和公共平台,它的覆盖无边无际、无时无刻,它的影响也便难以估算。或许有人会表示庆幸,说年轻人早就不看电视了,他们已经转移到电脑上、手机上。是的,你以为他们逃掉了电视。可是,互联网上那些有看点的视频,内容也大多可能来自传统的电视机构,也都可能隐藏着混淆视听的“假××”。文/周云龙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