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66|回复: 0

自杀博士死于“不懂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1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些年微博上有个挺火的账号,叫“亚洲善待博士组织”,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正经。我当年没少窥屏,博士们撒起娇来,也是滚滚泥石流。念到博士的学霸自嘲是“弱势群体”,明火执仗地呼唤“善待”,是不是矫情透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你身边有在读博士朋友,试试抛去两个问题。问题一,什么时候能毕业?问题二,你的发际线还好吗?两个问题下来,如果你们的友谊没有遭受挑战,算我输。

如果仅仅是学业压力的事,确实大可不必那么矫情。可是如果碰上了不良导师呢?

西安交大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杀了。他生前遭到了导师的奴役和精神压迫,他死后被“大V”骂矫情,“太把自己当回事”。导师到底要负多大责任不说,自杀是真的,导师的压迫也是真的,学校已经停了她的招生资格。跳出来指责受害者,你的良心不会痛么?六六老师,你说是不是?

依六六的逻辑,伺候老师也是一种学习,学的是“做人的道理”。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屈死了,是不是太自视甚高了点?言下之意,这娃太不懂事了。

周某教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作为博士生,杨宝德的“义务”包括陪导师逛超市、陪导师吃饭、帮导师家装窗帘等等,还要接受导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你怎么能睡午觉呢?大白天的怎么可以学英语不做实验呢?你女朋友和你不配,你应该和那谁谁在一起。要是学生默默无视她的喋喋不休,对不起,怨念会如潮水一般袭来,“老师把心掏出来给你们,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懂呢?”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敢情琼瑶奶奶好久没塑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的形象了,有人便忍不住提供活体素材。话说,面对无理取闹的导师,杨宝德选择的恰恰是“懂事”,他几乎都在忍,还劝那些鼓励他反抗的同门不要计较。可对他的“懂事”,导师的回应却是变本加厉。

他唯一“不懂事”之处,大概就是打心眼里厌恶导师的作为,没有如六六们所愿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从导师不合理的要求里领悟出“做人的道理”。

按说这么奇葩的导师没有任何普遍性,但周某的“事迹”被公之于众之后,博士们纷纷坐不住了。随手翻翻知乎和微博,博士们痛斥导师的帖子高高垒起,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给老师免费干私活、“劳动力入股”老师开的公司、替老师跑腿拿快递贴发票,还有个别“好用”的学生,因为“好用”,被老师变着法子延期毕业的。同学们很激动,就差发起另一个主题的“Metoo”运动了。看完之后,我对“善待博士组织”之类的存在,又多了一份同情之理解。

病态的导师不常有,可病态的师生关系却远不是个案。学生们深受其扰,却敢怒不敢言,被迫久病成医,贡献出不少“应对方案”。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自我疗愈,比如养个宠物,召唤“内心的平静”渡过难关。另一类比较“邪门”,而且恐怕一般人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心思想是让老师意识到学生“不是吃素的”,比如伪装出暴力倾向,故意烧坏试管、虐杀实验室的小白鼠什么的。

这些叫人心疼、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招数,本质上都是鸡汤。它们是无奈的妥协。六六的言论本质上也是鸡汤,而且是最毒的一种,自我意识清醒的博士不会掉进这种坑,但它却是造成博士们的无奈的社会基础。无良导师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无良的老板也会觉得让实习生拿外卖天经地义,拿外卖也是教你做人呢。在这种为恶而不自知的氛围里,是非和规矩都很难作数。反倒是导师分分钟给你穿小鞋的权力,以及所谓“师者恩情”的挟持,会让反抗的拳头还没打出去,就落到了棉花上。深受其害者只能拿鸡汤当补药,用貌似“成年人”、貌似“明智”的方式,在不公平的环境里忍耐和苟且。

杨宝德究竟是不是导师“逼死”的,这可能很难掰扯清楚。但这丝毫不能消解事件的悲剧性。杨宝德把博士学位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几乎找不到退路,天生“学不会拒绝”,也学不会圆润地妥协。他在病态的师生关系里,找不到平衡自洽的途径。他的遭遇,逼迫人们直视习以为常的不公。

象牙塔里的恶,往往都很隐蔽,不论是性骚扰,还是主仆一般的师生关系。该动真格了,别“懂事”地让一切都随着争议事件过去。“过去的事如果就让它过去,将来只会越来越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