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0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情债”泛滥考验基层治理能力

[复制链接]

6270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14:3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的村子大兴酒席之风,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孩子没出生就有“保胎酒”,甚至母猪下崽也要整个酒;有的地方盛行“天价彩礼”,追求“万紫千红”(人民币紫颜色的1万张、红颜色的1000张,共15万元),“新三‘金’”(不是以前所指的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而是三斤百元大钞,大约10万元),“一动一不动”(一动是车子,不动是房子)……有农民感叹,“一年忙到底,10亩地的收成全送人情了。(1月19日《人民日报》)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也滋生了一种浮夸、奢靡、攀比的社会风气。表现在基层,就是酒席之风泛滥。升学宴、满月酒倘还能接受的话,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孩子没出生就有“保胎酒”,甚至母猪下崽也要整个酒这样的表现形式,则显然是为了办酒席而办酒席的形式主义。这不仅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透支了扩大再生产的发展后劲,更会诱发奢靡之风的沉渣泛起,反过来受损的依然是普通的干部群众。

究其原因,“人情债”泛滥,源于基层陈规陋习诱发的攀比、奢靡之风,也源于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滞后与乏力。一开始或许只是小范围的特例,但如果缺乏政策引导、干部带头、民风培育的督促倒逼作用,就可能愈演愈烈。而且这种演进也有点“互相伤害”的味道。假使一方通过大操大办收获了大量礼金,在其消极示范之下,其他人也可能通过这种不正当方式收回之前的人情“投入”,甚至以此“敛财”。循环往复之下,就可能形成一种闭环效应。

要打破这种闭环效应,仅靠基层群众的情感自觉或许有些强人所难,更无法实现根治的功效。从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反“四风”建设的积极效果来看,基层党委政府显然是遏制“人情债”泛滥、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中流砥柱。但是也要力避依靠红头文件取缔的工作方法。要加强调研、深入一线、创新工作开展形式。既要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带动作用,又要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扶贫就业、教育培训,破除以人情兑换利益的错误生财之道。总之,要多措并举、建章立制,驰而不息压缩“人情债”泛滥的生存空间。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