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默的米勒:“通俄门”检察官的杀伤力有多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09: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沉默近半年,“通俄门”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动了第一刀,在他受命针对美国舆论关注的通俄嫌疑展开的调查中提出首批刑事指控,受控三人分别为乔治·帕帕佐普洛斯、保罗·马纳福特和里克·盖茨,他们都曾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中供职,控罪多达十多项,包括洗钱、密谋反美、作伪证和伪报、瞒报银行信息等。马纳福特和盖茨随即向联邦调查局投案,但否认全部指控,帕帕佐普洛斯则已经认罪。
这件事有多严重?从目前的指控看,三个人涉嫌罪名都与俄罗斯有着若隐若现的关联,但都不能直接与总统大选过程中“通俄”直接画等号。比如马纳福特和当时的商业伙伴盖茨被指曾多年为乌克兰时任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从事游说活动,却未按法规向当局申报其代理人身份、也未报税。直接认罪的帕帕多普洛斯承认从俄罗斯消息来源获取有损希拉里的信息,但这依然不能等同于“通俄”。
对米勒的刑事指控,政治和舆论反应差别很大。始终与白宫不睦的一些媒体发动连续报道,白宫和特朗普随即作出两方面表态,那都是陈年旧事,那根本构不成“通俄”。
米勒的控罪有多大杀伤力?专业人士认为,就“通俄”而言,对马纳福特和盖茨的指控相当“边缘”,帕帕佐普洛斯则不一样,他当时担任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并尝试联系俄罗斯当局,其性质待定,不过根据法院公布的情况,他10月初就轻易认罪,以全面招供换取轻罪,这是否意味着米勒的调查撕开了一个口子?
米勒是个狠角色。作为一位前联邦检察官,他以作风强硬、对待问题一针见血而闻名。这位曾参加越战的老兵历经战场和政坛的血雨腥风。他曾在小布什任内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后又被奥巴马要求留任两年,素以公正、中立、无私享誉美国政界。自从5月9日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突然被免职,民主党就一直要求任命一位特别检察官,当米勒被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提名,白宫和大部分共和党议员居然同意了,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认为米勒会不偏不倚地进行调查。
随后这半年,米勒不声不响,只是不断约人质询,媒体时而曝光的信息都未经证实,但人们普遍认为,米勒最终的调查结论会是决定性的,就是说,无论是否定性“通俄”或者与之相关的妨碍司法,都会有确证。
正因如此,有消息说司法部任命米勒担任特别检察官不久,白宫就后悔了,而且一直有传言,很多人开始进谏,要求及早将米勒解职,以免他搞出一个大麻烦。但是这很敏感,就如同当时解除詹姆斯·科米的职务一样,如果没有正当理据,就涉嫌妨碍司法,这甚至比很难确证的“通俄”更容易引发弹劾程序。
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前总统尼克松时代。1973年5月,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任命阿奇博尔德·考克斯出任特别检察官,调查水门大厦非法闯入事件和随后白宫掩盖其涉嫌一事有可能产生的罪行。考克斯要求提取尼克松在白宫内相关谈话的文字资料和录音带,白宫为此大为光火,当年10月20日,尼克松下令解职考克斯,理查森表示拒绝并辞职,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也随之请辞,这一获名“周六夜大屠杀”的解职风波引发弹劾尼克松的强烈呼声,并导致其黯然下台。
对72岁的米勒而言,当他接手特别检察官一职,就意味着无论最终结论如何,他的名字都将记入美国史册,因此必须万般小心地做事。从法理上,他归属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领导,但他在调查中享有自主权,可独立开展工作,拥有极大权限。再从过往经验看,特别检察官往往会得出不好的调查结论。米勒越是沉默,人们就越认为他会搞出一个大动静。就政治博弈而言,似乎风险可控。比如,依照法律,关于弹劾,国会众议院是起诉方,众议院过半数议员支持,才能通过起诉,参议院是受理方、裁决方,参议院三分之二议员支持弹劾,才能通过对总统的弹劾。目前共和党把控参众两院,只要这种情况得以维持,只要白宫和共和党立法大佬稳住关系,米勒的调查就只能作为党派之争的弹药,而不会引发政治剧震。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