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9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迷路老人带家书续:女儿称父母把简单日子过成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0:23: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连一位老人走失,民警在其身上找到一封40年前他写给爱人的信,和一张17年前爱人离世火化的证明。这封信看哭无数网友,记者了解得知,信中“生”与“馨”,正是大连理工大学仪器厂离休老干部张连生和已故爱人孙懿馨的名字。老人随身携带家书,诠释了什么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9月4日,老人的女儿张女士讲述了父母的爱情。
把简单的生活过成诗

  9月1日,87岁的张连生老师在出外遛弯时不慎走失,当天被民警发现时,记忆模糊的张老师只知道自己来自大连理工大学,随后,民警在他身上找到一封40年前他写给爱人的信,信纸泛黄,抬头是“国营辽宁省庄河县长岭农机修造厂”字样。
  据张老师的女儿回忆,1973年到1977年,父亲在拖拉机站工作,这封信应该是写于那个时期。她说,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感情非常好,从来都是出双入对,没见他们吵过嘴,把简单的生活过成诗。
  在女儿的眼中,父亲是个很有心的人,母亲很有品位,“合体西装搭配裙子,脚踩长筒靴,围一条绿色羊绒围巾”,这身放在现在,依旧时髦的行头,是孙懿馨年轻时的惯常装扮。“母亲人长得漂亮,喜欢打扮,父亲出差回来也经常给她买衣服。”
  携手共进:“为党好好工作”
  张连生和爱人孙懿馨相识于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同在机械工厂工作,张老师在楼上负责设计,孙老师在楼下指导学生实习,共同的专业和志趣促使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知、相爱,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和美地过了一辈子。
  张老师女儿回忆,母亲对父亲的工作无条件支持,父亲到庄河下乡时,母亲一手操持家务、照顾三个孩子,毫无怨言。父亲回城时,曾说过,“无论如何要为党好好工作,多培养学生。”
  当年张连生老师在下乡时,历经了唐山大地震,在报道中,他看到地震发生后的惨状,于是转变了研究方向,开始研究地震波,并在家中设置了检测仪器。张老师女儿说,每次回家都会看到母亲把仪器调好,走路轻轻地,以防影响仪器的摆动。等父亲回到家中,两人相视一笑,“这个场景温馨极了,很久都印在我的脑海里。”张女士说。
  通过半岛晨报了解到“生”与“馨”的温暖故事后,大连理工大学师生们也对这位老教师肃然起敬,因为张连生老师退休20多年,很多教师都记不起他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一位忠于爱情的老人的尊敬与仰慕。一位教师说:“我们都被张老师感动了,祝张老师幸福!”
  来源:半岛晨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