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203|回复: 0

媒体:少数人把警示录当宝典 研究对抗审查套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4 1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向错了,人生道路就走向反面”“我的所作所为,已经看不到半点党性”“无颜到九泉去见老父亲,也对不起病重在床的老母亲”,这些痛彻心扉的悔悟,出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案件警示录,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锤,撞击心灵、震撼灵魂。
  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用好用活反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效果明显。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近20名涉案人员在接受警示教育后,主动交代问题;重庆市梁平县工业园区开展专项警示教育的当天下午,6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县纪委坦白违纪事实;在黑龙江,不少领导干部旁听贪官受审的现场忏悔后感慨“终身受益”。实践中,忏悔录和案件警示录已经成为开展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的活教材,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警自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但是,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并不走心。有的以猎奇心态看热闹,对落马贪官的奢靡生活、贪腐细节、权谋诡计津津乐道,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有的忙着“指点江山”、评是论非,故作高深地来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洪洞县里无好人”,无形中消解对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有的麻木不仁,觉得说的都是“领导的毛病”“别人的倒霉事”,事不关己、一听了之;还有的阴阳怪气发杂音,“遗憾自己连腐败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倒台,但毕竟享受过,不亏”,暴露畸形心态和扭曲价值观,影响很坏。如此以“旁观者”心态对待警示教育,祸根很可能就此埋下。某地一名领导干部在任时批准建立警示教育基地,还对布展内容一一把关。未曾想,基地建成了,他却黯然落马。“教育者”变成“反面教材”,实在讽刺。试想,如果在读别人的忏悔录时把自己摆进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他的结局也许会大不一样。
  更危险的是,少数党员干部竟然把警示录视为规避监督、钻纪律空子的“宝典”“秘笈”,反复揣摩、总结他人违纪行为暴露的教训,研究干扰、对抗组织审查的套路。比如,有人感到“露富”有危险,就千方百计低调“装穷”;有人发现朋友圈太杂容易出事,就自我设限,只跟所谓“信得过”的商人隐秘交往、利益输送;有人总结出直接权钱交易不安全,就寻找“代言人”,利用掮客密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自己隐身其中……殊不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无数案例反复证明,不管以何种伎俩跟组织玩对抗、“躲猫猫”,终归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并且还错上加错、罪加一等。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自己如何正确,而在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腐败分子并非都生性贪婪,他们多数也曾是“老实人”“好同志”“实干派”。忏悔录里,有他们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有灯红酒绿中的迷茫浮躁,有行差踏错时的忐忑不安,有欲望膨胀时的疯狂堕落,更有坠入深渊后的追悔莫及。反躬自省,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相似的场景、面临同样的诱惑,也都有犯错的可能。若想避免“栽跟头”“铸大错”,不妨在警示教育中强化代入感,拿案例当“镜子”,设身处地进行场景还原,想一想换作自己,会怎么做,该如何抉择。这相当于自我完成“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将内心深处那些潜滋暗长的邪念扼杀在萌芽状态,把已经伸向危险边缘的一只脚拉回正途,以较小代价完成自我修正、自我净化,于党员个人,于党组织,都是极大的好事。
  警示教育不是虚构的剧本,而是一个个沉痛的教训。倘若“读忏悔录不收敛”“看警示录不警醒”,今天的“看客”,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案中人”。殷鉴不远,理当谨记。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