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以食堂消费识别贫困生仍有遗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8:5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最近,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项“生活援助计划”火了。如果学生在食堂每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学校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费。这一人性化的举措被称为“隐形资助”,由中科大于2004年首创,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

广州日报发表夏凡的观点:既要体现温情、关爱,又要关注学生的尊严、隐私,如何处理此间的矛盾不仅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也能映照一所学校的精神品格。此前,一些高校的资助方式饱受争议,有的搞“票选”,有的在全校公开信息,有的还尝试对贫困生的正当消费进行诸多约束……而“隐形资助”最大的魅力正在于隐形、低调,让工作人员与大数据分析在后台“费心”,让资助静悄悄地发生,贫困生不必抛头露面,不必接受同学的围观,既顾及了学生的尊严和隐私,又化解了学生的经济窘迫,让学生真正体面地接受资助。近年来,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经”,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一计划。目前,越来越多学生享受了这样的福利,还有一些高校更进一步,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保护受助学生尊严。

中科大的这项举措确实润物细无声,但某些数据不一定能反映全部的事实。有的女生执着于减肥,可能连续节食。个别富家子弟不光在校外租房住,而且常常吃饭馆。如果仅以食堂饭费少作为资助依据,会不会有不准的时候?中科大已实行这项举措13年,是否已总结出“精算”经验?事实上,一个人是否经济拮据,可以从吃穿、生活用品、平时开销等多方面看出来。这种事没法“装”,为不多的助学金而“装穷”,对有钱人不值当。有人开豪车吃低保,反差巨大,牵扯的是滥权腐败。就大学贫困生而言,只要班级辅导员用点心,同学们彼此别不闻不问,哪个学生家境贫寒,人们心中大概都有数。当不少学校搞不清谁是贫困生,当某些学生为贫困助学金犯红眼病,难道不该发问: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哪去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哪去了?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哪去了?数据或许可以将某些问题简化,但在崇尚简化与高效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不值得思考吗?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