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疾生带母上清华”别止于特事特办

[复制链接]

7977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4: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腿运动功能丧失”,“父亲早逝”……日前,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一份请求,望能提供一间宿舍,让自己和母亲一同前往。27日,清华大学回应:已准备好宿舍,住宿费全免,“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魏祥与清华的这番隔空互动,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一位重度残疾的考生,不仅敲开了清华的大门,更备受照顾和关爱,这是佳话,在此佳话中,清华的表现展现了一流大学的风范。

但从新闻中也可看到,“残疾生带母上学”有点特事特办的意味:魏祥不是通过清华的专门机构,按照相关的程序去申请“带母上学”的待遇,而是通过发公开信的方式引起舆论关注,进而引起了校方的重视,甚至惊动了校长,最终他的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

魏祥的遭遇是他个人之幸,但从中我们也读出了很多残疾考生的遭遇——如果不是魏祥写出这份情深意切的文章,如果没有他那一番催人泪下的坎坷际遇,如果不是遇到清华这样的大学,“带母上学”会如此容易吗?

恐怕不好说。

此前,就有些高校将残疾考生拒之门外的个案。这里面考生的身体情况大都比魏祥好得多,但有的大学却故意对教育部的规定——“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加以曲解,以“不能满足生活条件”为由拒绝录取。

近两年这类情况大有好转,在国内,残疾人考大学、进大学的阻碍基本消除了。但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学习上,很多大学并无常态化的帮扶和关照机制。诸如为“带母上学”提供保障条件的关怀举措,也难言普遍。本质上,我国很多大学还缺一套支持体系——对残疾人的学习生活进行周到照护的体系。

在有些发达国家的大学,残疾学生占到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些国家的大学为何能接纳这么多残疾学生?关键就在于大学有一套针对残疾学生的支持系统。这些大学都设有残疾服务办公室专事残疾学生的服务,每个残疾学生都可通过学校里的残疾服务协调员向学校申请所需的服务。

残疾大学生所能获得的服务有:安排优先注册;在确保学术水准的情况下,减轻课程负担;用一门课程替换另一门课;提供志愿者帮助记录课堂笔记,录音设备,手语翻译等。媒体曾报道,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有121个专业,手语翻译有122位,一个专业哪怕只有一名聋人,学校也会配备手语翻译。

在中国,即便是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也没有如此完善的支持体系;至于普通大学,许多可能连残疾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都不能提供——有的大学建筑都没有残疾人轮椅行走的专设通道;有的大学由于教学楼没有电梯,残疾学生每天上课都得麻烦别人背着上下楼。

所以,魏祥之外,我们更要关注更多残疾考生的命运。帮扶一个具体残疾考生重要,但作为高校、政府和社会,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去完善机制,提升大学对于残疾学生的接纳和服务能力,让残疾学生在大学校园能“如履平地”。让残疾考生“带母上学”不再需要靠公开信请求和特事特办,让所有残疾考生不必凭着魏祥式的学霸神迹,也能在普通高校都能得到悉心照料照护,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文厚度。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