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享校园开放,还要共建文明安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2日,一则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的声明引发广泛关注。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6月30日晚,上海交通大学一学生在校内体育场跑步时被足球砸中头部。该学生与踢球小孩的家长发生言语冲突后身体不适倒地,小孩家长持续脚踹学生。最后该学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此事很快登上微博热搜。7月2日凌晨,上海交大保卫处发布声明表示,积极配合依法调查处置。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外来访人员校园文明行为管理和引导,切实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
  虽然经送医检查学生身体没有大碍,但此事还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儿:校园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物理上”的大门容易开,但背后的文明规范和安全管理又该如何扎紧?
  近年来,关于高校开放校园的话题时常引发讨论。教育部曾在官网发布有关政协提案答复意见,明确表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我们也已经看到,许多高校正纷纷打开校门,陆续采取开放措施。旅游旺季,不少学校还增加了预约名额,推出校园固定旅游线路、组织志愿者提供引导讲解服务等。
  而大学开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游客”入校后,严重干扰了校园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上演一部部闹剧。比如,有游客到武大赏樱花时,随手丢弃垃圾,甚至爬到樱花树上拍照;一些主播打着参观校园名义,长时间占据取景位置,阻碍通行;家长骑着共享单车“花式”载娃,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
  校园应当开放,但开门要做好充分的管理准备。近日,清华和北大启动暑期校园参观,明确“游客要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不得使用各类扩音设备,不得大声喧哗”等。去年,复旦大学发布校园参观文明公约,涵盖核验进校、交通规则、爱护公物、食堂就餐等内容。公约还指出,对违反本公约或有其他影响校园安全文明的行为,学校有权予以制止或劝离,并采取措施谢绝再次入校。这样的“把话明说在进门之前”,不仅是对在校师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保障,也让有兴趣到大学里看看的“客人”们提前明确了“行和止”的界限,不失为有价值的参考和示范。
  其实,“开放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学校和社会间的相互激励,既需要刚性“防护网”,也需要柔性“文明网”。对于大部分游客而言,到大学里看看本来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学术氛围,回味一下曾经美好的青春,或是给孩子种下一个理想的种子。那份对心中美好的憧憬,本来就应该化作遵守学校规定、讲文明讲秩序的行动。那些因为一时的兴起而破坏了校园秩序的行为,岂不又与“大学游”的初衷背道而驰?
  让高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交流碰撞,是公众的期待,也应是大势所趋。大学打开大门发出“请帖”,“客人”回敬以文明应邀,如此才能实现校园开放便利与文明安全的“双向奔赴”。  (邱犇)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