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月内32名司机同一县城被查出“毒驾”,真相不能成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7: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杜虎
32名山西大货车司机自称甘肃酒泉市瓜州县警方逼迫他们承认毒驾,已于近日在当地提起行政诉讼。3月15日,瓜州县公安局一位知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司机没有直接吸毒,但行驶中饮食了含有新型毒品成分的饮料,涉毒的定性没有问题。但司机则认为,测毒驾的程序不正规,期待做进一步鉴定。
这些自称被毒驾的大货车司机都是山西人,都是在拉货经过瓜州县境内时被拦下,然后做尿液测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系列毒驾检测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1日至16日,大货车司机根据自己的亲身遭遇,认为警方办案程序有问题,尤其是检测过程粗糙,所以推断所谓测毒驾就是警方为了完成任务。
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大货车司机通过交流,得出这个时间段瓜州警方在公路上查毒驾有些共同的特征:一是这些大货车司机被要求测毒驾后,都被收缴了手机,询问时间迟至深夜凌晨,不承认不让走。二是只做尿液检定,拒绝司机要求血液鉴定的请求;三是在大货车司机承认毒驾、编造染毒情节后,警方罚款放人。
对于大货车司机的集体“翻供”,瓜州县公安局表示已经知情,但经过与派出所联系问话,得出毒驾是存在的结论。也就是说,行政复议这条路走不通了,只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县公安局还强调说,大货车司机的问话过程都有视频,不存在刑讯逼供的可能,以此证明这些毒驾案办得没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大货车司机对“毒驾”的认定不服,理由也是站得住脚的。检测毒品的程序只有简单的试纸测定,大货车司机提出更多的鉴定方法遭到拒绝,这是一个需要瓜州警方解释的问题。尽管有些大货车司机在视频中表达放弃二次检测,但这些放弃究竟是被迫还是自愿,都是需要打问号的。
换句话说,当地派出所在办理司机的毒驾案件时,看起来在文书、视频及其内容等方面都指向“毒驾”这个定性,但当大货车司机说,当时只是被逼迫承认,视频中对进一步鉴定的弃权属于言不由衷,就会让警方陷入被动。显而易见的是,这么多大货车司机联手“诬陷”警方的可能性极低。
32位山西司机印有手印的联署签名复印件
回到这次涉案的毒品本身,警方认为这些大货车司机饮食的是饮料,不是直接吸食,这与个别司机“招供”的所谓“烫吸”不符。更主要的是,警方认为大货车司机之所以染毒,是为了开车时提神,所以饮用了含有毒品成分的饮料。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点,警方完全可以就此提供更多信息,强化毒驾结论。
比如,瓜州警方可以有更多的信息来自证,一是向大货车司机出售含有毒品成分饮料的商家,只要能查到这些上游贩卖者,就能推断出大货车司机是主动还是无意中涉毒,不致于让“毒驾”这个问题成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警方有义务也有便利提供这些信息,既然被告了,似乎还有自证清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因为这样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就是这些跑车的山西货车司机为了提神,会饮用提神的饮料,一旦这些饮料有毒品成分,就可能误用,成为不知情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他们承认毒驾,甚至是违法吸食毒品,就可能让办案的方向走偏跑错。所以,澄清这一种可能性,对货车司机和警方都有好处。
如果只是将当时办案的资料提交给法院,不做更为细致地调查,对大货车司机是不公平的,对警方来说也容易陷入被动——因为大货车司机无意中饮食毒品成分的可能不能排除,那就可能存在着违法违规办案,社会影响就大了。瓜州公安局如果反复强调定性没问题,真的需要更多的外围证据来支撑。
32名大货车司机之所以当时承认毒驾,是不是受到了有意无意的误导,也都是存疑的。但是,毒驾的后果已经显现,这些人不管到哪里住宿,一刷身份证,就会触发警报,被要求测毒,生活受到剧烈干扰。趁着行政诉讼的机会,无论是真的毒驾,还是办案程序有问题,都应该作个公正的了断,不枉不纵。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