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5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命家访”,尽 职尽责的样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9: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11日早上,四川巴中市平昌县响滩小学二年级4班班主任李娜查看教室,发现学生小宏(化名)的座位是空的,且通过家长微信群和与其家长打电话,都无法取得联系,顿时警觉起来。她急忙将情况汇报给校领导,紧急往小宏家赶去,并联系镇派出所请求支援,终于及时发现了因在家中煤气中毒已昏迷不醒的3个人。事后医生说,如果再晚半小时送到医院,小宏和他奶奶、大姨婆就很危险了。(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老师爱学生,不乏感人事。这一次,与其说是四川巴中这位小学女教师的紧急家访救了人命,倒不如讲是在危急时刻,凭着她对自身工作的强大责任心,终于把祖孙3人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

一位小学女教师,为什么能够从早晨发现座位是空的就警觉起来并紧急家访?据媒体披露,出事的小宏属于留守儿童,其家离学校比较远,他又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长年在外务工,平时与奶奶一起生活。可见,幸好这位老师对小宏家的情况了如指掌,且在发觉异常后没作丝毫迟缓,又是迅速打电话联系,又是赶快安排上门家访——如果上述环节少了一本“知情账”,或者少了一点“责任心”,后果便不堪设想。

祖孙3人煤气中毒,可谓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老师在查看教室时,能够及时觉察情况异常,这当然比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要好得多。然而,假如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信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习惯于通过QQ群、微信群等来“望闻问切”,在紧要关头,恐怕也就很难做到像巴中这位老师那样,毫不拖沓直奔学生家里。可见,“救命家访”是果,而平时的勤恳工作、务实育人,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

点赞“救命家访”,更思责任担当。发生在四川农村小学里的这起感人之事,再次彰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也以铁一样的事实,印证了“责任心可以救人”的朴实真理。此外,早起查看座位等一些看似普通寻常的工作,有时恰恰也表明了“人命关天”的紧要和“防患未然”的必要。那么,某些对此“小事”不以为然,甚至时不时还会“偷工减料”的教书育人者,是不是也应该作出反思与警醒?

感慨“救命家访”的同时,理应将其化为尽职尽责的敬业样本。其实,类似的“家访救命”暖闻,也曾发生于其他一些地方的农村小学。探究那些优秀老师“一鸣惊人”的原因,要的往往只是一份兢兢业业的工作责任心。有了这样的责任心,即便一直默默无闻,又何尝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支撑与辅助。唯有如此,这些闪光事迹,才有可能凝成更可贵的思想激励和精神动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