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微言网 首页 新闻 新闻 查看内容

病死率近100%!天津感染科专家讲述狂犬病背后的生死较量

2025-9-28 16:55| 发布者: 微言网编辑部| 查看: 38| 评论: 0

摘要: 记者 | 万力闻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面对这一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远高于埃博拉、MERS等疾病,对此,“预防是唯一 ...

记者 | 万力闻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

面对这一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主任医师李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远高于埃博拉、MERS等疾病,

对此,“预防是唯一可靠的手段。”

1

一旦发病 几乎无力回天

从业近40年的李颖主任接诊过不少狂犬病患者。“有时患者还没走进急诊室,远远看去就能判断是否发病。”她坦言,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接近100%。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于狂犬病,1970年至今全球仅有不到20例确诊患者存活,且多遗留严重后遗症,依赖重症监护与实验性治疗。

然而天津曾创造过奇迹。

李主任回忆,本市一名公职人员工作时被狗咬伤,虽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但随后出现狂犬病前驱症状——双下肢蚁走感。专家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进行截肢,阻断了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的路径。

“患者尚未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抢救成功实属侥幸。”这名患者也成为天津唯一的幸存案例。

2

狂犬病病毒如何攻陷人体

李主任以简明语言勾勒出病毒的入侵路径: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先在肌肉组织复制,沿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潜伏期通常1至3个月,咬伤部位离头部越近,发病越快。”她强调,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乏力,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恐水、怕风、吞咽痉挛等症状,意味着病毒已侵入中枢神经。“病人渴到极致却不敢喝水,甚至听到‘水’字就痉挛,病程痛苦且迅速。”李主任见过发病后存活最久的患者仅坚持了17天。

李主任记得一个令人痛心的病例:一个7岁女孩儿被村里一家企业的狗咬伤下巴,被企业负责人简单处理了伤口却没告诉家长,也没打疫苗,因为咬伤位置离脑部中枢神经太近,两周后孩子就发病了,没过几天就死亡了。

3

立即行动是关键

“健康犬只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李主任描述另一个典型病例:一位男患者因为总做木工活,手上时常带有小伤口,被自家健康的狼狗舔后,四个月后确诊狂犬病。

对此,感染科医生普遍认为,观察狗是否发病来判断风险是不科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

针对动物咬伤或抓伤,李主任提出两个“立即”:首先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随后立即前往动物致伤门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

她澄清了一个常见误区:“通常认为三天内接种疫苗即可,其实越早越好,24小时内是最佳窗口期。”

“狂犬病无药可医,应全力防范。”李主任说,“每一个悲剧背后,都是本可避免的疏忽。”

来源:天津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viewthread_share_to!: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