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万力闻 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 面对这一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主任医师李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远高于埃博拉、MERS等疾病, 对此,“预防是唯一可靠的手段。” 1 一旦发病 几乎无力回天 从业近40年的李颖主任接诊过不少狂犬病患者。“有时患者还没走进急诊室,远远看去就能判断是否发病。”她坦言,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接近100%。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于狂犬病,1970年至今全球仅有不到20例确诊患者存活,且多遗留严重后遗症,依赖重症监护与实验性治疗。 然而天津曾创造过奇迹。 李主任回忆,本市一名公职人员工作时被狗咬伤,虽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但随后出现狂犬病前驱症状——双下肢蚁走感。专家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进行截肢,阻断了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的路径。 “患者尚未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抢救成功实属侥幸。”这名患者也成为天津唯一的幸存案例。 2 狂犬病病毒如何攻陷人体 李主任以简明语言勾勒出病毒的入侵路径: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先在肌肉组织复制,沿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潜伏期通常1至3个月,咬伤部位离头部越近,发病越快。”她强调,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乏力,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恐水、怕风、吞咽痉挛等症状,意味着病毒已侵入中枢神经。“病人渴到极致却不敢喝水,甚至听到‘水’字就痉挛,病程痛苦且迅速。”李主任见过发病后存活最久的患者仅坚持了17天。 李主任记得一个令人痛心的病例:一个7岁女孩儿被村里一家企业的狗咬伤下巴,被企业负责人简单处理了伤口却没告诉家长,也没打疫苗,因为咬伤位置离脑部中枢神经太近,两周后孩子就发病了,没过几天就死亡了。 3 立即行动是关键 “健康犬只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李主任描述另一个典型病例:一位男患者因为总做木工活,手上时常带有小伤口,被自家健康的狼狗舔后,四个月后确诊狂犬病。 对此,感染科医生普遍认为,观察狗是否发病来判断风险是不科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 针对动物咬伤或抓伤,李主任提出两个“立即”:首先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随后立即前往动物致伤门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 她澄清了一个常见误区:“通常认为三天内接种疫苗即可,其实越早越好,24小时内是最佳窗口期。” “狂犬病无药可医,应全力防范。”李主任说,“每一个悲剧背后,都是本可避免的疏忽。” 来源:天津日报 |
9月26日,据北青体育报道,第十九届象棋世锦赛总决赛落幕,越南
“鸡排哥来了!”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人群立刻躁动起来。烈
据印度媒体报道,27日晚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举行的一场政治集
9月22日,海军有关部门正式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
记者 李微敖“全款支付了17个多亿的土地,政府宣布要全部无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