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微言网 首页 新闻 新闻 查看内容

印媒:全球科研机构十强,八所在中国

2025-9-28 10:41| 发布者: 微言网编辑部| 查看: 39| 评论: 0

摘要: 《印度教徒报》9月25日文章,原题:全球十大科研机构中有八所来自中国,印度应从它们的战略中总结经验一场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科学格局,而其核心力量则在中华大地。衡量高影响力研究的重要晴雨表——最新的自然 ...

《印度教徒报》9月25日文章,原题:全球十大科研机构中有八所来自中国,印度应从它们的战略中总结经验 一场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科学格局,而其核心力量则在中华大地。衡量高影响力研究的重要晴雨表——最新的自然指数发出明确的信号:全球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中,如今有八个来自中国。

备受推崇的哈佛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避免了被扫出前十,但这两所非中国院校的得分均有所下降,而八所中国科研机构的得分均有所提高。(中国科研机构)的这一迅猛崛起是经过精心规划、历时数十年国家雄心的结果。

自然指数的“份额”指标,即根据各机构在顶尖论文中的作者比例给予相应的分数,强调的是真正的贡献,而不仅仅是数量。但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指数。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第14位,其竞争对手清华大学位列第20位。而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清华和北大两校的排名分别位列第12位和第14位。在不同评估方法下这种一致且高水平的排名,证实了中国系统性变革的成效。

这一变革故事堪称打造创新超级大国的大师之作,其根基构建于精心制定的国家战略。这个蓝图的核心是坚定不移的国家方向,其中最有力的体现就是“双一流”计划——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主要实验室转变的宏伟战略的核心支柱。目前中国每年研发支出已经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这笔巨额资金的投入催生了一种高强度、注重成果的研究文化。

起初,这一举措是由对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构给予直接现金奖励的制度所推动的。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重数量而非重质量的激励效应,中国进行了调整,引入新评估指标。这个由政府支持的生态系统旨在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大磁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成功吸引“海归”。相关项目提供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最先进的实验室和相当大的研究自主权,以吸引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回国。

这些学者如今很多是院系领导、中国最先进实验室的骨干。他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类机构耕耘,确保了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的深厚人才储备。全中国范围内的“新工科”改革将传统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融合,确保毕业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这份蓝图的最终,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层面,是将校园、商业和城市巧妙地融合成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顶尖大学是由政府支持的庞大科技园区的基石。北大和清华周边的中关村地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聚集了数千家依赖大学并与其合作的科技公司。

这一模式正在全中国推广。从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的深厚联系,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推动临床研究,中国学术界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战略和商业目标的引擎。

这一综合战略成果如今已产生深远的全球影响。中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方面的惊人产出以及在专利申请方面的领先地位,不仅是学术胜利,更是中国与美国正在进行的科技竞争的关键因素。在 5G、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是中国经济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该战略旨在减少对西方的技术依赖。

但这并非仅仅是个竞争故事。随着这些中国大学在全球获得声望,它们也正成为国际合作的活跃中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和学生。

印度这样的国家拥有巨大人口潜力,但在研究政策上较为分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经验。挑战不在于复制中国的模式,而在于学习其坚定不移的战略重点、对长期投资周期的承诺,以及在构建将知识创造与经济繁荣直接挂钩的强大生态系统方面的成功。

全球科学的版图已不可逆转地被重新绘制。当前核心问题在于,其他国家将如何适应这一新现实。(作者贾扬特·蒙德拉,辛斌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viewthread_share_to!: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