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在整治“内卷”方面,近期,多地进行了部署。 7月17日,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提到,“要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实施招标投标领域改革攻坚,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同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提到“大力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着力解决涉企执法和拖欠账款问题,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也是在7月17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资料图 当前,我国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必须整治“内卷式”竞争。 提到“内卷式”竞争,很多人都会想到光伏企业、电商行业、汽车企业等。毋庸置疑,这些行业都是当前“内卷”的高发行业,官方已采取多项举措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比如,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但“内卷”并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之中。 地方政府之间“内卷”与企业之间“内卷”往往存在关联性,有些地方政府的“内卷”行为不仅通过直接政策工具诱导企业参与非理性竞争,更通过绩效制度和资源配置机制塑造企业的竞争模式。 7月4日,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孙晋在《人民法院报》上撰文谈到了整治“内卷式”竞争。他认为,“内卷式”竞争不应仅局限于企业和行业,地方政府也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对象。地方政府之间内卷具有源头性,会影响和加剧企业和行业内卷,需要优先和重点整治。 地方政府的“内卷式”竞争,更多体现在招商引资方面。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为“拼经济”,招商引资“十八般武艺”层出不穷。但随着竞争加剧,“内卷”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开始“挖墙脚”,搞“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甚至不顾发展实际,导致产业规划同质化。 地方这种“血拼式”的招商模式,干扰了要素合理流动,降低了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循环畅通,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有效发挥。 如今,招商引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要发展经济,不“卷”补贴,拼什么呢?拼服务,要比拼高质量的服务,比拼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 只有转变理念,才能破“卷”而生。 |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7月18日晚,安徽合肥万象城香奈儿店门口,两名
洪玛奈这次显示出的决心不小。文 | 海上客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签发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进行时》7月15日报道,北京一名14岁女孩
近日,有市民发现,北京一些树上固定着米黄色的蚕茧,蚕茧里面有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了打着“云养殖”“代养殖”“云种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