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还在中东奔走,巴黎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就发生在艾菲尔铁塔附近,总是德国人最倒霉。 这是一起让人毛骨悚然的袭击事件,就在周六夜晚,一名年轻的持刀者,突然在塞纳河畔码头,袭击了一对来巴黎旅游的德国夫妇,造成一死一伤。 然后,袭击者穿过塞纳河上的大桥,在警察追赶过程中,又拿起锤子袭击两名路人,一人重伤昏迷。 袭击者是谁? 为什么在巴黎市中心发动攻击? 按照法国司法部门披露的信息。 1,袭击者是一名90后,具体来说,生于1997年。可怜,被刺死的德国游客,也是90后,生于1999年。 2,袭击者是法国人,但行凶时还用阿拉伯语,喊了一句宗教口号。法国内政部长还披露,在被捕后,“他宣称自己无法再忍受穆斯林在阿富汗和巴勒斯坦土地上死亡”。 3,这人早有案底,2016年曾被判入狱四年,当时他也是策划了一起袭击行动,但被警方挫败。 但这一次,显然他成功了。 我看到,法国全国震惊,在中东的马克龙立刻表态,对遭遇恐怖袭击的德国人表示哀悼,法国反恐部门将查明此事,“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伸张正义”。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有案底的行凶者,法国警方显然疏漏了,而看新闻报道,自10月中旬以来,法国已将全国反恐警戒级别提升到最高。 巴黎的坏消息,这不是第一次。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时常会从法国听到一些让人震惊的消息:教师在学校被学生斩首,媒体机构遭到恐怖袭击,巴黎街头烈火熊熊,商铺遭遇打砸抢烧…… 我总有一种预感,最新的这起恐怖事件,可能预示着欧洲一个不祥的未来。 但为什么先发生在法国? 记得当年法国一连串恐怖袭击事件后,我曾引述了一位客居法国的朋友的观察,现在读来依然感慨。他说: 法国一再成为仇恨和恐怖袭击的目标,暴露了这个国家的几点治国软肋。 第一,过于强调人道主义的治国政策。 第二,过于纵容多元文化的民族和移民政策。 第三,在操作层面上过于疏松的安全控制。 第四,法国在国际上的非大国非弱国地位,也是恐怖分子选择目标时的一个考虑。 第五,法国的情报人员、执法人员干什么去了? 在他看来,前两点,在法国属于政治正确,所以没有人愿意挑明,一般人也不敢提出反对和收紧的建议。目前是典型的人善被人欺的状况。“把人道治国当作软弱可欺”,应该是法国总统最应该向这个世界说的一句话。 这是他个人的看法,未必都对,但有些问题,何尝不是一种警醒。 现在,最棘手最麻烦的,还有巴以冲突。 加沙血流成河,加沙是人间地狱,加沙的惨状,也让很多法国人出离愤怒。 所以,我们看到,每到周末,巴黎街头,其实很多西方国家的街头,都是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游行,人们在抗议,在表达愤怒。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穆斯林民众。必须看到,在目前法国人口中,穆斯林占了相当一部分,而且人口还在增加。加沙的战火,肯定更激起他们对西方政客双标的愤怒。 事实上,巴以冲突发生后,欧美都提高了恐怖警报的级别,都知道危险正在临近。 但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在巴黎,就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发生了,无辜的德国年轻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法国问题很麻烦。 巴黎很繁华,巴黎很时尚,但我们也看到,巴黎一些地段,很多人都不敢去,每到重要节假日,巴黎不少街区,总是一片混乱,一地鸡毛。 这背后,有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移民问题、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也可以肯定,这次恐怖袭击,又会刺激另一部分法国人,反移民、反穆斯林的做法会更激进。 当然,还有另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法国安全部门的拉胯,尤其是在反恐上的疏漏,最后付出了德国人生命的代价。 法国的教训,太深刻了。 第二,法国更是西方的缩影。 法国的问题,固然很尖锐,但英国就不存在?德国就不会发生?比利时、荷兰就可以高枕无忧? 肯定不是的。 看看过去几年,欧洲发生了多少次独狼的恐怖袭击,街头爆炸,卡车撞人,高铁上的袭击……真是触目惊心。 法国多少让人庆幸的一点,那就是在法国持枪的人不多。要知道,在美国,3亿美国人,3亿多条枪,每年至少打死3万人……哦,巴黎之后,纽约也发生命案,多人死亡。 看看西方,看看俄乌,看看加沙,再看看中国。真的,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 第三,一种恐怖的蝴蝶效应。 加沙还在流血,这是全世界的伤口。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加剧的是民众的愤怒、社会的撕裂,一些恐怖分子,更趁机利用不满、发动攻击…… 这种恐怖的蝴蝶效应,绝对不可忽视!巴黎的惨案,不是第一起,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最近这两年,先是俄乌冲突,后又巴以战争,欧洲焦头烂额,法国无可奈何,德国更是最大输家。为什么会这样,欧洲人要深刻反思! 偌大的欧洲,现在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更猛烈的暴风雨,应该还在后面。 |
近日,一张红军餐的图片引发网友热议。图片显示,吃一顿红军餐(
近日,有博主拍下40度高温下,一女骑手带娃送外卖的视频,引发关
【文/观察者网 柳白】外媒近来紧盯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路透社7月2
美国《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18日援引当地警方消息报道称,一艘约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IT公司Astronomer首席执行官(CEO)安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