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推动此项国家间、高校间 达成合作的 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教授 也因此获得了 “法国国家骑士功勋奖章” 成为获此殊荣中 为数不多的华人之一 2009年12月21日 中法双方在时任两国总理见证下 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一枚枚荣誉勋章的背后 正是一直为中法教育和文化交流合作 默默奉献的中大人 携手合作 用科技应对人类关切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山大学与法国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 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科研合作 涵盖医疗健康、生物技术、 环境与资源等领域 携手用科技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 早在2000年 中山大学便与里昂第三大学展开合作 并于2005年签署两校校级框架合作协议 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项目 2012年 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 并在此框架下签署两校学生交换协议、 联合培养法语硕士研究生协议 及法语专业本科生协议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退休教授王建华回忆 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 获得法国博士学位 到中山大学工作的教工 参与筹建了这个项目 “1999年,我去教育部申报这个项目 这也是中山大学有史以来由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法国驻广州外事总领馆和法国文化协会 对我们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是中法友好、教育交流的一个成功案例” 中山大学中法合作国际贸易DESS班学位授予仪式 2000年毕业即将赴法国EM LYON 就读研究生的两位岭院毕业学生Jing Zhang 张旌 & Ye LUO 罗烨和他们的法语老师 Xavier Paules 包利威(法国新生代汉学家,《中国鸦片史》作者) 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法国电力集团作为创始人和合作方 也参与其中 成立的十数年间 为核工业界、核学界 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 “中法合作大学优秀项目”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则入选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法核学院法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2016年中法核学生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 与马克龙先生合影 中山大学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Jean-Marie Lehn教授合作建立的 中山大学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 是一所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所 研究所2012年 被认定为中法合作机构 2018年获批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 Jean-Marie Lehn教授讲授“今日化学” 2015年 中山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 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 签订合作协议 正式成立 “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 (ECOLAND) 聚焦土壤环境重大污染问题 实验室于2018年获批教育部 “土壤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这也是国内首个 土壤修复类的创新引智基地 联合实验室法方主任 Jean Louis Joseph Morel称: 中国 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 关键参与者 法国洛林大学Jean-Louis Morel教授 汇报ECOLAND成果 同年 中山大学与里昂大学联盟、 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 以及里昂第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分别合作共建 “中山大学-里昂中法学术交流中心”和 “孙中山—让•穆兰中法学术中心” 签署协议后 中山大学和法方密切合作交流 在法语和流体力学等领域成功引进人才 与里昂中央理工学院、 里昂高师两所精英高校 建立紧密联系 并与总部位于里昂的 赛诺菲巴斯德(疫苗公司)、 法国里昂P4实验室 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大和法国在科研领域的 友好交流合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 期待未来在双方的齐心协力下 能再创佳绩 他们 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 从里昂中法大学时期至今 中大学人与法兰西同行 从未停止过学术上的互学互助 他们用心用情进行学术耕耘 谱写了中法文化交流的诗篇 黎国昌,中大生物系“建系三老”之一 1924年,留法归国 与同为青年学者的郜重魁、费鸿年 一同创立了中山大学生物系 是中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张云教授 张云,1920年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 1926年获得天文学国家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后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历任教授、数学天文系主任、教务长和三次出任校长 建设中山大学天文台 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 崔载阳教授 崔载阳,1921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 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 参与创办了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被国家指派为 常设海牙仲裁法院仲裁员的端木正教授
!viewthread_share_to!:
上一篇:马克龙为什么要访问中山大学? 1下一篇:一年后,乌克兰最明确表态
最新评论图文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