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这两天都看了林生斌的回应了吗! 凤凰网《风暴眼》万万没想到,林生斌要不一言不发,要不多箭齐发!一口气发了5条微博! 有热心网友统计如下: 25分钟发布5条动态,其中包含9张图片,总计1880字,平均每5分钟要写376字,这还不算其他平台同步需要花费的时间。 关于林生斌回应的具体内容,凤凰网《风暴眼》在这里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看看热心网友的总结: 除了概述内容外,大家从文学角度也给这5篇“小作文”做了点评。 还是来自热心网友: “满满的伤痕文学风,男人看了沉默,女人看了流泪” “郭敬明看了想签约” 不得不说,这届网友过于优秀,嘴上说要送林生斌上热搜,身体也相当诚实: 截图来自昨日微博热搜第一条的评论区,各位自行感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昨天林生斌5条微博回应后,热搜也很给面子,直接安排了好几条: But,除了看热闹外,和凤凰网《风暴眼》一样“较真”的网友也不少: 此前,在凤凰网《风暴眼》刊发的《“深情好男”人设崩塌?网传杭州保姆纵火案男主和前妻父母争夺财产,律师解读:怎么赔》一文中,也有网友呼吁,希望林生斌能将事实真相还原给公众: 但林生斌的千字回应+截图,好像并没有解释清楚问题,微博上也是只留下一句话: 所以,林生斌到底有没有避重就轻?尤其是涉及到1亿多的赔偿款问题以及他曾说的“公益基金”,到底真相如何? 毕竟,在很多网友眼中,如果说到没做到的话,这件事情很可能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抛开了道德层面不说,有些事情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图:网友整理的五大质疑点 针对上述问题,凤凰网《风暴眼》今日再次连线律师,试图从法律角度,还原这一场尘封多年的“罗生门”。 关于赔偿金分配 根据此前传言,绿城方为此最终付出了上亿赔偿款。 尽管未披露准确的赔偿数额,但按照林生斌本人的说法,“赔偿金的67%用于偿还火灾房屋的贷款、16年公司的银行贷款、小贞和孩子们的后事及墓地、期间产生的维权费用等相关事宜。余下的33%(远高于法定比例)全部留给了岳母岳父。” 67%+33%正好100%,这是否代表林生斌本人没有拿一分赔偿款?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罗龙平向凤凰网《风暴眼》解读称,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真实情况还要根据“岳父岳母”方面的回应来下论断。 同时,罗龙平指出,虽然看似林生斌先生没有得到赔偿金,但实际上,“房屋还贷”“公司还贷”,如果都是由林生斌享有最终所有权,那么其实质就是个人享有相应权益,所以说“林生斌没拿一分赔偿款的说法”值得商榷。 而对于回应中接下来提到的“矛盾”,林生斌表示,“岳母要求我把小贞留给她的给她,我提出小贞名下的房屋和存款一直没有办理,可以把这些全部交给二老,岳母对此并不同意。” 对此,微博上有1300万粉丝的知名法律博主“谈典看法”曾指出,赔偿款具体怎么在林生斌和岳父岳母之间分配,应先由三人协商。 罗龙平也表示,赔偿金的分割,属于民事问题。从林生斌的回应来看,很可能三方没有就分割方案达成一致,“岳父岳母估计不认可林提出给他们的财产,很有可能争议点在其他财产上,比如公司。” 2、关于淘宝10%捐款 林生斌曾公开表示,其淘宝店内每成交一笔将捐出10%用于公益,但至今公众仍不知捐助去向,并质疑其“诈捐”。 对于该质疑,林生斌代理律师今日公开回应称,林生斌开设的淘宝店铺参与平台“商家公益体验官”,由平台在该公益宝贝区域的订单完成结算后,自动扣除每笔成交额10%,再由平台去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那是否代表这些捐款行为已经发生了呢? 对此,罗龙平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由于是通过淘宝平台捐赠的,这属于商业信息和个人隐私,因此公众无法查证,只能经由司法机关调查。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如果曾在林生斌其淘宝店中有过购买记录,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消费记录查询是否参与了公益捐助。 3、关于公益基金 除了淘宝捐款,公众的另一个质疑点在于林曾说的要成立基金一事。 此前,林生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如果拿到绿城的赔偿款的话,绝对不会拿来自己用,而是会成立一个基金会,叫“潼臻一生”,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在火灾中受害的人群,用来提升中国高层住宅的防火减灾水平以及促进家政行业完善保姆的甄选机制。 对此,林生斌代理律师今日公开回应称, 2017年7月12日,他受托发布《“蓝色钱江6 22火灾案”遇难者家属发愿筹建“潼臻一生”公益基金会》一文。文中明确载明“筹建该公益基金与6 22火灾案的善后处理没有关联,望社会各界充分理解。” 林生斌代理律师表示,林生斌未向他表示将未来可能获得的人身损害赔偿款项捐赠给基金会。该案民事部分结案后,林生斌曾就有关公益基金会设立审批、善款募集、基金会管理等事项数次向他咨询,但由于“客观上有相当大难度,未达成所愿”。 凤凰网《风暴眼》查询发现,该文中确实曾写明如下信息: 图源: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 那么,这样的回应是否站得住脚? 对此,罗龙平表示,首先,林生斌先生在过去采访中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 “按照林的说法,全部的赔偿款他都要用于成立基金,但事实上,赔偿款是林生斌及其岳父岳母共同所有,对于全部的赔偿款,其个人是没有全部的处分权,因此仅林生斌一人表达了如何使用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其次,按照林生斌律师的说法,该基金最终并未成立,但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林生斌是否有向不特定的人募集资金的行为”。 如果经查证,其确有未经批准募集资金行为,而且募集的资金由林生斌个人占有使用了,那他的行为就可能涉及非法集资,如果没有上述行为,那么此行为其实并没有违法。 那么,事情真的像林生斌律师所说,成立私募基金在“客观上有相当大难度”吗? 在回应发布后,拥有百万粉丝、微博署名“吴向东律师”的ID账号查询了“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找到了申请成立登记基金会办事指南,发现申请条件是这么写的: 这样的条件对林生斌而言,困难吗? “吴向东律师”发表观点认为,“对于有自己服装品牌的老板来说,当中可能需要考虑的也就是这个原始基金,因为这里面的条件跟设立公司类似,要人得有人,要钱得有钱,要地方得有地方,还得有自己的规则,还有目的和业务范围,最大的差别我想应该是终极目的,公司是以盈利为目标的,而公益基金会是做慈善的,至于没有成立起来的具体困难,就不得而知了。” 而罗龙平则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公益基金的审批是很严格的,或许会存在申请了但没有获批的情况。 事实上,在林生斌律师今日晚间公开回应后,网友们也对于这份回应进行了解读,并认为总结起来,通篇的回应可以概括为“逗你们玩玩你们还当真” ,语气虽调侃,但不难看出大众对此事颇为无奈的态度。 或许,大家“无奈”的点在于,也许从法律层面,林生斌并无纰漏,但从道德层面,他一直存在消费大众的关注度与同情心的做法。也许如果没有这次的舆论“翻车”,那个所谓的基金从未成立过的事实也不会浮出水面,那么,这是否代表林生斌还能继续用他的人设来达到他的目的? 凤凰网《风暴眼》给不出答案,但群众或许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态度: |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第一财经、财联社9月16日,在京东首次品酒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6日获悉,在今年6月份以伊冲突开始时,以色列
当地时间9月16日,克里姆林宫新闻局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
西班牙近期持续和以色列爆发外交摩擦。据新华社报道,9月14日,
马英九(图片取自台媒)中国台湾网9月16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