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87|回复: 0

班主任诈骗家长400余万,“上名校”骗局为何总能得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6 2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指标”“上名校”的骗局这么容易得手,固然与鱼某的教师身份有关,但更关键的或许还在于,当地中小学生招生还不够阳光透明,“走后门”入学的现象并未根绝
近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对外披露西安首例“从业禁止令”。据报道,被告人鱼某利用自己担任西安一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身份,向学生家长和熟人朋友谎称自己“有指标”,能帮孩子“上名校”,自2020年10月起,骗取10多名家长共计400余万元。
随着东窗事发,鱼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又六个月,并处罚金八十万元,同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被禁止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这也是当地法院发出的首例教师从业禁止令。
↑法院发出西安首例“从业禁止令”。图据上游新闻
因为沉迷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便动起了歪心思,搞起了诈骗,这样的“机灵”用错了方向。利用教师身份,并虚构出某名校招生负责人“文老师”,并自导自演和“文老师”的里应外合、配合办事的戏码,这一系列“神操作”竟然就到手了400余万,不由得让人感慨,来钱真快。但是假的真不了,纸也包不住火,如今鱼某锒铛入狱,可谓咎由自取。
事实上,这起案件最值得人们反思的,显然并非鱼某以身试法的惨痛教训,而是“手里有指标,可以帮孩子‘上名校’”的戏码为何能够屡试不爽,偏偏让家长心甘情愿砸下巨资?
回过头来看,骗局本身并不高明。案件中有个细节,尤其令人吃惊。受害者之一的陶先生与鱼某只见过一次,便选择了信任。10多名受害人共计被骗400余万,人均高达40万元。为了“上名校”,家长们算得上是一掷千金。几十万,轻轻松松就给了只见过一次面的所谓“熟人”,真的仅仅是因为家长爱子心切,钱多心大吗?
“有指标”“上名校”的骗局这么容易得手,固然与鱼某的教师身份有关,但更关键的或许还在于,当地中小学生招生还不够阳光透明,“走后门”入学的现象并未根绝。可以说,正是因为存在类似通过熟人运作“上名校”的情况,受骗家长们觉得这是可能的事情,所以才会选择轻易相信。而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无独有偶。近日,长沙开福区人民法院也审理判决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龙某以“交钱就能读名校”为幌子,骗走多名家长共计51万余元,犯诈骗罪获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这些骗局手法大同小异,不过是利用家长想让孩子读名校的心理,谎称有熟人可以帮忙运作,从而轻松行骗。
近年来,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面落地。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学校的招录工作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暗箱操作的情况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但相关骗局一再得逞,还是说明招生腐败并未得到根治。家长择校需求强烈,愿意投入巨资“上名校”,更像是体现当地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如果免试就近入学落实没有缝隙,家长对政策有十足的信任,也就不会去想歪招;如果区域内学校发展比较均衡,家长也就没有动力花巨资找熟人运作上名校。说到底,升学诈骗多发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当地教育生态有关系。
这些骗局案的发生,一再提醒家长们,随着入学招生制度不断规范,花钱上名校越来越不现实,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耽误孩子学业。同时,也提醒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根治招生腐败,不断提高招生入学流程的透明度,并持续推进区域校际公平,用看得见的公平打消家长走后门花钱进名校的念头。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