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91|回复: 0

1700年前的这次人口普查 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中国东晋时期的名臣桓温,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他领导的三次北伐战争。然而桓温虽然熟悉兵法,善于用兵,但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也不是武将出身。今天要说的,就是桓温除军事成就之外的另一个历史成就,即“庚戌土断”。

兴宁二年,也就是公元364年,距今约1700年,当时正是桓温第二次北伐后不久,桓温权倾朝野期间实行了“庚戌土断”。“庚戌土断”是一项治国措施,大意就是要彻底清查东晋国土内的人口数量,这与人口普查的意思差不多。可是东晋为什么要清查人口呢?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税收和人力。这事还要从东晋建国时说起。

E8B7AA0342D06320DD58AFDD910A6D34A1489DC5_size215_w932_h662.jpeg

原来西晋末年,北方大乱,除了司马氏诸王混战,还有各少数民族起兵造反,从边疆一路杀到中原。中原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往南方迁民,史称“衣冠南渡”。后来西晋灭亡,司马睿在江南立国,史称东晋。东晋政府对于北方来的的难民采取优待政策,“以其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这些“无有土著”的人不用编入于国家的正常编户,因此也不用负担国家的赋役和税赋。这原本是一项福利政策,却被江东土著钻了空子,很多江南人冒充北方来的难民,以逃避赋役和税赋。

另外自晋朝以来,社会形成了以门阀士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门阀周围往往聚集了数千数万的农民附庸。东晋时,门阀们更是私自收留藏匿流民,充当自己的劳动力。这等同于门阀们在挖国家的墙角,与国家争夺劳动力,还不用缴纳税赋。

桓温之前,晋元帝司马睿、后来的权臣庾亮都曾经想搞人口普查,以增加中央的人力、财力,将门阀们偷走的人口要回来。但问题是司马睿和庾亮有心无力,他掌握的实权有限,并不能把门阀士族们怎么样,还惹了祸端。另外王导等人掌政时,实行优容世家大族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东晋朝廷中枢对国家的控制力很弱。

到了桓温掌政时期,为了增加劳动人手和赋役来源,也为了防止国家的正常编户冒充北方流民逃避赋役,以及防止世家大族私藏人口,桓温开始实行土断。由于桓温握有实权,他执法雷厉风行,比如彭城王司马玄“违禁藏匿民五户,桓温表玄犯禁,收付廷尉”。桓温一反东晋过去优容世族贵戚的作法,执法有力,这次土断取得很大成果,大批人口成为国家的编户,流民减少,当时会稽一郡即“亡户归口三万余口”。

相比于东晋其他时期,桓温当政时,政治上终于有所振作了。得益于桓温“庚戌土断”的功劳,东晋几年内资财丰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终于有所增强。这也为几年后桓温进行第三次北伐打下了基础。从长远来看,桓温的“庚戌土断”显示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为以后历代王朝做了榜样,后来刘裕当政时,评论此次土断说:“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