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970|回复: 0

淮海战役白崇禧握20万大军不出 老蒋:账我记一辈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8 16: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大约80万人,但实际上蒋介石还有一支部队可调,也就是华中“剿总”白崇禧所部20万人。国民党军若是再投入这支大军,再加上“小诸葛”白崇禧的指挥能力,纵使不能翻盘,也至少能改变局面。

但令人不解的是,国民党大局已经岌岌可危,白崇禧始终不出兵相助,最后闹了个玉石俱焚。白崇禧也因这一仗,被蒋介石记仇记到了底。

一、白崇禧拒当国军总指挥

白崇禧,字健生,国民党桂系首脑,名位与李宗仁相亚。白崇禧好带兵,善打仗,国军中有个诨号,叫做“小诸葛”。

1F292B9F5E74E8B738829AF73B9C3094317173A4_size46_w500_h628.jpeg

淮海战役,解放军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合力围攻徐州“剿总”部队,杜聿明力不能支,向蒋介石呼救。覆巢之下无完卵,白崇禧聪明过人,有境界有心胸,这道理他岂能不懂?那为何仍执意拒绝统一指挥徐州、华中两大“剿总”呢?他有他的苦衷。

白崇禧的战略格局很宏大,早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白崇禧就敏锐地察觉到中共中央的意图,提出在华中设立一个大的战区,统一指挥江淮河汉之间的部队,有力应对刘邓陈粟的威胁。

这是以大战略对大战略的高明之举,在格局上不比中共逊色。白崇禧也自告奋勇,想担任华中战区的司令长官,和刘邓陈粟斗上一斗。

然而在蒋桂政治分野的大背景下,白崇禧这一提议,未免有扩大派系实力之嫌。当时华东方向与陈粟缠斗的杜聿明集团,几乎全都是蒋系兵马,蒋介石决不会放心把自己的嫡系人马纳入白崇禧麾下。

1948年4月,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合力,双龙抢中原,在河南中南部开辟一系列解放区,国民党军中原大局越发不利,请白崇禧统一调度华中兵力的呼声再次甚嚣尘上。

蒋介石不仅不予理睬,还对白崇禧越来越提防。华中兵力强行分割为徐州、华中两个“剿总”,由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长官,和白崇禧分庭抗礼。白崇禧虽在华中,却被蒋系兵团宋希濂、黄维明顶暗抗,兵权大为缩水。湖北之南,又有程潜主政长沙,极力压缩白崇禧,割断湖北和广西的联系。白崇禧有苦难言。

蒋桂政治有分歧这不假,但大难当头仍然互相掣肘,白崇禧纵有满腹智计,也是难以施展。

所以,1948年10月,当解放军华野、中野部队合力进攻徐州“剿总”时,蒋介石感到华东部队已经无力招架,不得不放下老脸,屡次敦请白崇禧出山,白崇禧分析形势,感到去徐州也打不过粟裕和刘伯承联手,一番虚于委蛇,后来也不跟蒋介石打招呼,径自跑回武汉,闭口不提徐州之事。

二、白崇禧暗阻国军东调

国军大佬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多次哀求白崇禧,要他看在中山先生的面子上,看在党国大局的面子上,统一指挥徐、汉两部兵马。

白崇禧电话里说,共军早就集结成重兵集团,而徐州国军却像一个死十字架,兵力分散,怎么打?老蒋不懂军事,你们也不懂吗?

何应钦、顾祝同无言以对。

白崇禧也不是存心拆蒋介石的台,实在是蒋介石存心不良,局面尚有挽回的机会时不让白崇禧出手,怕桂系趁机扩地盘抢部队。现在局面已经不可收拾,却要让白崇禧来收拾烂摊子给蒋介石擦屁股。

白崇禧可不是杜聿明,蒋介石让跳火坑就跳火坑,时不利己,坚决不干。

当然,白崇禧也并非不给蒋介石面子。蒋要黄维兵团东调救徐州,白崇禧知道黄维只听蒋介石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放黄维东进。

但他手里仍然握着20多万人马,剩下的兵,他不准放走一兵一卒。

1948年12月初,华东战场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二黄兵团(黄百韬、黄维)一个被全歼,一个掉进刘伯承的口袋阵。蒋介石手中已经无兵可调,能用的机动兵力只有白崇禧了。

蒋介石便又打主意抽华中部队。抽谁呢?宋希濂。

14F8B767B6130ABE327C151F63FE53606BA86293_size33_w640_h624.jpeg

宋希濂当时是华中“剿总”副司令长官,兼任第十四兵团司令,手下还有三个军。

蒋介石还耍了个小聪明。

白崇禧手下有宋希濂兵团、张淦兵团两大兵团,宋是蒋的嫡系,张是白的嫡系。蒋介石一上来就说要张淦兵团东进,白崇禧不想放,但又不想和蒋介石撕破脸,只能折衷,调宋希濂兵团去徐州。

然而蒋介石奸,白崇禧更奸。

他虽然表面上同意放走宋兵团,却在武汉使出各种小动作,阻止其东调,宋希濂兵团尴尬地抑留在沙市、荆门,宋希濂到武汉亲自活动,部队仍然开不了拔。

何应钦、顾祝同都打电话求白崇禧网开一面,顾全大局,白氏一律不理。蒋介石情急之下亲自电话下令,两人争执半天,吵不出结果。

蒋介石扣帽子说:你敢不听命令。白反驳:合理的命令我听,不合理的命令恕不奉陪。

蒋气得暴跳如雷,恨恨地挂掉电话,坊间传言,蒋介石罕见地骂了一句“娘希匹”——这种话一般用来骂级别低的下属,对大佬不会如此无礼。

三、白崇禧企图独霸西南半壁

白崇禧隔岸观火,也不全是坐以待毙,要不然何德何能敢称“小诸葛”。

白崇禧预判,蒋介石嫡系人马全部完蛋后,必将故伎重施,重新捡起谈判求和的缓兵之计,或者试图与中共划江而治。

他试图以自己手中的主力兵团作资本,抛开蒋介石,单独与中共讲和,这就是所谓的备战求和之计。

为此,白崇禧打了一套组合拳。

先是稳住宋希濂。他亲自拜访宋希濂,直接提出与中共和谈的打算,要宋希濂及时止步,不要再给蒋介石卖命,转而加入桂系,抱起团来和中共讨价还价。宋希濂以天子门生自居,又十分清楚,就算白崇禧和谈成功,自己在桂系中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于是断然拒绝。

之后是秘密开启与中共和谈的渠道。白崇禧命人与李济深联系。李济深是国民党元老,也是老牌儿反蒋派,此时已接受中共的邀请,北上准备参加新政协。白崇禧希望通过李济深打通和中共的联系。

但李济深也非泛泛之辈。他当年也是国民党一路诸侯,深知国民党派系之争的奥妙,当蒋介石集团风雨飘摇之际,白崇禧背地里搞这种小动作,未免是鱼游沸鼎、燕巢飞幕,没有什么前途。李济深托辞“没有力量”,拒绝为白崇禧奔走。

白崇禧碰了一鼻子灰,明白实力所限,不可能对中共有什么奢望,于是眼光转向国民党内部。他联络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广西五省参议会会长,在武汉成立“五省和平促进会”,公然向蒋介石提出尽快争取和平,以求整补军队。并言辞咄咄地质问蒋介石,“对个人进退问题作一明快决定,免误和平谈判。”

C99FA4BCD2941D0A2E03FE8DF6F7963462E72205_size37_w600_h308.jpeg

再加上桂系掌门人李宗仁不停地在国际上制造影响,通过美国人施加压力,蒋介石终于绷不住,于1949年元旦发表下野通电。白崇禧与李宗仁一内一外,李主中枢,白屯武汉,掌握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白崇禧固然出了一口恶气,也实现了桂系独霸的意图,但毕竟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力量已经丧失了,国民党方一损俱损,没有谁真正得到好处。白崇禧独占西南半壁,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失去了蒋介石集团的牵制,他在四野、二野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下,连半年都没撑过去。

桂系在最为关键的淮海战役中拒不援手,致使国民党军精锐尽丧。就算“拆台”之说能圆得过去,毕竟于情于理说不过去。特别是白崇禧因为此事,被蒋介石彻底恨上了。

四、蒋介石果真记仇记到底

桂系军队被歼灭后,白崇禧一度逃亡到海南岛。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派说客前来劝说李宗仁、白崇禧也都去台湾。

李宗仁想也没想便拒绝了,后来远走美国。1965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归大陆。

白崇禧则动了心,被蒋介石诱骗回台湾。

既然是多年政敌,由李、白去哪里好了,蒋介石为什么非要二人回台湾呢?岂不是恶心自己。

其实蒋介石有自己的打算。

国民党败逃之时,原来的派系大部分都被消灭了,唯有李宗仁、白崇禧还有一定政治影响力。如果放任他们二人到国外,或是另立门户,或是重新组党,都将严重弱化蒋介石的政治地位,有可能还会被美国人扶植出来一个流亡国民党,与台湾分庭抗礼。

所以蒋介石不惜甘言厚币,对白崇禧大打政治牌,声称日后反攻大陆,还要仰仗你健生兄的军事才能。

白崇禧虽然军事上高人一筹,但政治上眼光却苦不甚高,没有看破蒋介石的深远用意。1949年12月,架不住蒋介石一再邀请,白崇禧终于去了台湾。

一入台湾,手下没有一兵一卒的“小诸葛”白崇禧,再难重现动辄逼宫、丝毫不让蒋介石的威力,便如猛虎拔了爪牙,甘受蒋介石摆布。

AB439D3E121DCB428B2ABC22BDB25C1C2F6D6F96_size14_w300_h232.jpeg

蒋介石一直没忘桂系三次逼宫的仇恨,淮海战役白崇禧拒不出战的旧账,也一直牢牢地记在蒋介石的小账本上。

白崇禧到台湾没多久,便屡受弹劾,连连失去政府和党内职务,挂着几个闲职,做了个缩首潜踪的寓公。蒋介石一直存心置白崇禧于死地,指示保密局策划了两次暗杀,结果白崇禧命大,两次都躲过杀身之祸。

19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后,蒋介石迁怒于白崇禧,不顾脸面地令保密局使用下作手段,在白氏常服的补药中做了手脚,白崇禧不明不白地死于家中,终年73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