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95|回复: 0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张学良这样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0 1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1年9月8日开始,日军张开了吞并东北的血盆大口,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前后仅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当时的民国是个什么局面呢?

1931年5月底,反蒋联盟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领袖。 因为此次反蒋的人马几乎是清一色的广东户口,所以此次分裂被称为"宁粤对峙"或"宁粤分裂"。 闹分裂也就算了,反蒋联盟还要求蒋介石辞职滚蛋,否则武力相见。

F0CFB9C9DED1F9DFAF379ADC574318FC73DA5437_size109_w1152_h1016.jpeg

"变色龙"石友三接受了广东国民政府汪精卫的任命和资助,率众在河北造反。这个石友三,太不是东西了,他原本是冯玉祥手下的将军,先后倒冯投蒋、倒蒋投冯、倒冯投张、倒张投汪、投共反共,这还不算,后来又投日,鲜廉寡耻至极,此人后来被部下活埋于黄河岸边。此刻石友三借汪精卫的东风,一通左右逢源,坑蒙拐骗,手头又有了六万多人。 石友三在河北造反后,坐镇北京的国民政府华北地区最高长官张学良慌了,因为他关内的那点人马守土都不够用,哪够镇压石友三。张学良只好匆匆忙忙地从东北调嫡系部队入关,倾尽全力,杀到8月底,才将石友三打败。 张学良摆平石友三后,没有让手头的十多万嫡系人马回师东北,而是就地驻扎。

F45DBD0E74475B4D48BA0684AEF5BE81A826C177_size86_w1300_h1012.jpeg

可能是因为他对东北军留守部队的实力比较放心,一来看护大本营沈阳的嫡系精锐,第七旅和东北空军实力不错,二来虽说留在关外的东北军大多各有山头,不怎么听他指挥,但数量有十几万。张学良自信:日本人的两万关东军闹不出什么名堂来。 但实际情况是,东北已经危机四伏。 近半年,日本人不仅在东北连续进行挑衅性质的军事演习,还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寻衅滋事。 面对挑衅,张学良的妙策是按既定方针办——从他老爸张作霖开始,东北军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一直是"避免直接冲突,小便宜可给,但大亏不吃"。 事后看来,这个办法的效果似乎"不错",因为日本人的屡次挑衅都是不了了之,并没有发动战争。可是张学良不知道:日本人不开战,只是因为没到开战的最佳时机。

4ABC261283A2D9B75CAEE98DCFE364F8F79A9EBD_size95_w1088_h1034.jpeg

在时间来到1931年9月18日这天晚上的时候,少帅张学良一如既往地享受莺歌燕舞。 但是,在千里之外的东北,张学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1931年9月18日晚十点左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谎称奉军破坏铁路。 晚十一点左右,两百日军(一个中队)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那场刻骨铭心的国耻,那场涅槃重生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

在历史上称得上是大事的九一八事变,就这样,有几百个日本人就挑起来了。但是,"九·一八"的枪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血性与觉醒,伟大的抗日战争亦由此拉开序幕! 根据史学家们的调查,对于"九·一八事变",日本内阁基本不知情,天皇和军部也只是默许。日军的这次行动,实际是由"关东军三杰"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这三个倭寇包办的。

7B8740CEDA8A58697D50549D3759592CDAF8B112_size67_w1086_h1026.jpeg

要知道这三个家伙,级别最高的才是大佐,也就是一个上校而已,不过这在"下克上"蔚然成风的日军里,也不算奇怪。 三个鬼子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发动战争,只有一个原因:时机合适。 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经济并不景气。随着经济大萧条的爆发,1931年的日本,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全面倒退,失业率屡创新高,民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内形势,日本军部想了一个符合军人利益的解决办法:走军国主义之路,发动战争,全面控制中国东北地区。这样既能取得广阔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以解决本国经济危机,也便于他们建功立业,致富留名。

但日本军部的想法遭到了日本内阁和国会的反对,不是因为这帮政客心地善良,同情中国,而是因为他们不希望通过战争的方式进行侵略,或者尽可能地推迟战争发动的时间。但不管如何,对迫不及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关东军而言,此时的局面十分有利:军部有出兵之意,又逢东北兵力空虚,还有国民党闹"宁粤分裂",此刻不发动战争,更待何时! 由于日本内阁持反对态度,所以关东军发动战争一事只能先斩后奏。既没有通知内阁,也没有让天皇裕仁和日本军部明文批准。

DCC651C7B97CD2219719DFEB875FE0AD8E2D0452_size121_w1240_h926.jpeg

关东军发起进攻时,张学良正在看戏(一说观梅兰芳唱戏,一说看褚民谊唱《空城计》),东北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当然不可能及时联系上少帅,所以时任东北军参谋长的荣臻,按照老大张学良的一贯做法,命令部下们宁可缴械投降也不要抵抗,等老大的消息。

如果沈阳北大营的张学良嫡系第七旅(注意是"加强旅",人马近万。而且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也是当时中国陆军中装备首屈一指的部队,配备有重武器,十余辆坦克,还有东北空军的炮火支持)即刻奋勇还击,跟数百日本鬼子斗上一仗,将小鬼子全部歼灭,结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十几万东北军,对付两万日本关东军,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张学良得到荣臻的消息后,于19日凌晨一点左右对其下达了应对方针(《王铁汉先生访问纪录》),毫无例外地还是老办法:避免冲突,不予抵抗,等待外交交涉。即所谓的"不抵抗"。 既然你不抵抗,日本人可不会跟你客气。

D0E4779E47A0C2C552583FD7C6EED9CC53AD1AE3_size76_w1066_h1022.jpeg

两天后,到了20日,沈阳、营口、长春相继失陷;中国当时最强大的空军——东北空军的数百架战机都成了摆设,全部"免费赠予"日军;东北军大批大批地降日,一个个高大威猛的"东北大汉",几乎被砸得稀巴烂。 之后,张学良下令没有投降的那部分东北军"向关内撤退",这一撤就撤到了关外通往关内的最后战略要冲——锦州。东北军不知道,这一退,就是漫长的十四年的等待。张学良更不知道,这一退,就是七十年的漂泊,终老不得还乡。 张学良认为自己忍一忍,日本人就会见好就收,就会跟之前日本人的数次寻衅一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次日本是要占领整个东北。

这可不是瞎猜,在20世纪90年代,张学良接受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采访时承认说:很多书里说不抵抗是蒋的命令,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我对这件是有责任的。

是啊,当初要是把事变的导火索——那两百日本人消灭了!历史就会改写了。文/傅华轩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