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42|回复: 0

曾国藩曾孙抛重磅史料揭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6 16: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2年,台北世界书局迎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要求直接与书局负责者见面。随后被安排与书局董事长见面,这位老人郑重地将一份发黄的纸稿交给董事长,并言明,这是100年前,太平天国李秀成被俘后,向曾国藩写出的供词真迹。

这位老人,就是当年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时任中国台湾东海大学校长。而那份发黄的纸稿,就是曾被史学界命名为《李秀成亲供》的原版真迹!

CF966FBA4B804D7AE8B186F8C8B1524CC492227C_size28_w573_h314.jpeg

这件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史料,曾被史学界苦苦追寻的宝贵文物,一经面世,立刻引发学界轰动。台北世界书局当即将其影印出版,两岸的顶级太平天国专史学者,都对这一重大史实赞不绝口。大陆太平天国史一代宗师罗尔纲先生,更是依据这一份《亲供》,不惜将凝聚了自己数十年心血的原版《李秀成自述原稿》推翻,而是按照这一版进行调整重印。

那么,区区不到4万字的一份供词,何以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呢?这件事,还要从当成李秀成被俘说起。

一、忠王不忠

李秀成(1822-1864年),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参加了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被封为忠王。

但这位忠王,却因后来的变节投降,被史学界称为“忠王不忠”。

1864年春天以后,太平天国的疆域逐渐缩小至天京一隅。湘军不断进逼,李秀成从东南战场率十三王的兵力20余万人,数次进攻湘军曾国荃的围城部队,但迟迟打不开局面。

B90004B0C89D30CFBB7D5ABC7C8F54C5D68A5944_size16_w242_h262.jpeg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塌天京的城墙,攻入城内。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重围,结果因为把好马让给了洪天贵福,李秀成没跑多远,就被乡民认出并绑送了湘军。

李秀成曾令湘军头疼不已,杀了不少湘军大将。曾国荃一见李秀成,就暴跳如雷,当即要凌迟处死。幸亏湘军的重要幕僚赵烈文劝他不要莽撞,曾国藩也不主张立即处死李秀成,而是温言劝慰,诱使李秀成回顾太平天国历史,并写出供状。

太平天国诸王、大将,以往凡是被俘虏的,绝大多数被凌迟处死。此时曾国藩言语之中还透露出些许生机,不免令李秀成心生奢望,于是按照曾国藩所说,在囚笼中写下了36000多字的供状,大致回顾了从军以来的情形,对太平天国主要成绩和失误,以及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等人的特点。

但颇令人意外的是,李秀成不像其他诸王大将一样誓死不降,而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曾国藩兄弟大加吹捧,流露出投降的意思。

他向曾国藩承诺,如果饶他不死,还可以写信招集尚在南方活动的太平军余部,让他们都来归降。

曾国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李秀成的供词。

713A4E343540D2AF100E0FC63C388E3ED1216AF9_size95_w640_h398.jpeg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原来之前清军俘获太平军诸王,虽然也有像石达开、陈玉成这种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也都写过一点供词,但都很零碎,不成体系。这不利于从太平军口中反映湘军的战绩和功劳。

李秀成是当时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王,他全程经历了太平军起义,对情况的熟悉度无人能及,就算后来被俘的干王洪仁玕,也远不如李秀成。

所以从他嘴里挖出的东西,自然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这是曾国藩处心积虑引诱李秀成的用意。

所以,一旦目的达到,曾国藩说翻脸就翻脸。8月7日晚,就在李秀成被俘后的第15天,曾国藩不顾朝廷已下令将李秀成解送北京,就地处死了李秀成。

二、《李秀成亲供》都说了啥?

李秀成也是一代豪杰,他与曾国藩打交道多年,自然知道曾国藩的目的。所以写供词的时候,他如实地反映了许多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

而且大概是急于脱离牢笼,李秀成写的非常快,每天都写出大约7000字,一共写了八到九天,大约共有6万字。后来曾国藩给他儿子曾纪泽说过,李秀成大约写了5万多字。

按理说这些供词非常重要,应当原封不动地上交朝廷才对。

但是李秀成刚写完,曾国藩就和赵烈文闭门删改,最后形成了一份只有27818字的版本,一边将其上奏朝廷,一面在安庆刊刻,供各地的官员们阅读。

55FB768EA79C86F8C13998F6F5211C225F3C5E87_size59_w500_h393.jpeg

那么,从6万字到27818字,曾国藩为何删掉了如此多的篇幅,李秀成写的内容,有什么不能让朝廷知道的呢?

其实李秀成所写的供词,主体是回顾太平军历年战争的得失,也就是天国十误。比如1856年的天京变乱,1861年的二次西征,以及1864年株守天京等等。

李秀成长年在军中,所以他了解军事更多于政治,而且能展现湘军功绩的也主要是双方的战争,供词也就大多展现的这些内容。

那么曾国藩删掉的都是什么呢?

其一,曾国藩对李秀成的宽纵。比如在静室和李秀成温言相谈,并提出事情可缓等等。曾国藩是为了诱骗李秀成才这样做的,但经李秀成口说出来,如果传到朝廷,说不定会有人编排曾国藩这是姑息养奸,为免麻烦,所以一律删掉。

其二,太平天国起初得民心的情形。李秀成说到底还是对太平天国报有感情的,所以他记录了一些太平军初起时,军纪良好,洪秀全在广西一带很得民心等等内容。说起义军好,那就是说朝廷不行了,这是不讲政治,这些内容自然不能留存于世。

其三,李秀成对淮军的批评。李秀成后期的军事活动基本上在苏浙沪一带,与他作战的主要是李鸿章所部的淮军。李秀成虽在狱中,对淮军仍然很不屑一顾,他认为淮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如湘军。1860年左右进攻上海,太平军之所以没有打进上海,并不是因为李鸿章的抵抗,而是因为洋枪队作梗。李鸿章组建淮军,可以说曾国藩是同一个性质,都是独立于清朝经制兵的团练范畴,两者系出同源,荣损与俱,所以说淮军不好的,也不能留。

其四,天京空虚的情形。李秀成后期一度有放弃天京,在苏浙赣闽等省发展的战略打算,很不想坚守空虚的天京,掉入湘军的战略绞索。他在供状中说,天京城内其实已经疲困之极,战兵很少,老弱极多,所以无法坚守。这是相对客观的军事记录,没想到也触了曾国藩的忌讳。当初湘军围攻天京,向外界一直极力渲染太平军军力强大,湘军作战艰苦。要是按李秀成这么一说,湘军连一座皆是老弱病残的天京城都打不破,不是太无能了吗?所以,这种话必须全删。

其五,洪秀全的死因。洪秀全按当代史家考证,纯系病死。李秀成最初写的也是病死,但曾国藩改成了服毒自杀。洪秀全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元恶巨枭,让他平平安安地病死,以终天年,未免显得朝廷脸上无光,而改成洪秀全迫于清军的压力而服毒,就有了那么一点诛逆除凶的政治意味。

总而言之,李秀成写的供词,大多数是回忆军事方面的得失,其中大多数事情,曾国藩以往也知道大概,比如湘军对天京的围攻,太平军战斗力变弱,是他早就知晓之事。但湘军久战,也产生了饥疲、骄横的情况,曾国藩要供词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借李秀成之口,宣扬自己的功劳,所以,那些反映了自己不利信息内容,必须删去。

三、李秀成所说的天国内斗

李秀成毕竟是太平军的首脑人物,他知道的天国内情,自然多的很。他在供词中,也约略了反映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秘辛。

比如,他在供词中就反映了对干王洪仁玕的不满。

天京变乱后,洪秀全大力起用自己的族人,任命族弟洪仁玕为干王,让他作为首席辅政大臣。李秀成说洪仁玕,“初来封长,又冇才情”,“今封王者,其为洪仁玕,九年之间,来京格外欢喜,到京未满半月,封为军师,号为干王,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封过后未见一谋。”

在李秀成眼中,当时只有他和陈玉成才是保国功臣之首,洪仁玕根本没有资格位在其上,甚至还节制诸王。

944E7D3B9262EB2836EBFE8D4C4522D36C3A805C_size26_w499_h366.jpeg

当时这一情况,淮军方面也大概知道,太平军的叛将李昭寿,甚至还派人到李秀成军中,劝他造反,但被李秀成拒绝了。当时洪秀全对李秀成也极为提防、猜忌,李秀成的家人都被扣留在天京,天京浦口的船只都被严格管制,严禁京中有人私自外出。

李秀成自述说,洪秀全不断差人到前线,一者监视李秀成,一者察看军情。李秀成临死之时,还愤愤不平地专门写到这个,足见当时天国内部已经离散到什么程度。

无独有偶,洪仁玕被俘之后,在供辞中对李秀成进攻上海大加批评,认为他对淮军和外国势力的军事政策,导致了太平天国与洋人的和谈大局毁于一旦。

四、曾国藩为何要迅速处决李秀成

作为太平天国的头号军事统帅,李秀成其实也得到曾国藩的一定认可。

比如李秀成在供辞中说,太平军之所以在苏南屡遭失败,与洋人的干预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太平天国事败之后,东南的头号大患,必然是洋人。他建议要大批量购买洋枪洋炮,成规模地装备部队,以抵抗洋人猛烈的火力。

他还说,从长久计,还要以外国枪炮为样式,组织中国的匠人自行仿造,从而彻底解决器不人的问题。

曾国藩对之大为赞同,在这一条下面用红笔写道“此条可采”。

那为何曾国藩为何还要速杀李秀成,而不是招降引为己用呢?

当时有这么几种传言:

其一,李秀成想效法三国姜维,伪降曾氏后,利用太平军旧部东山再起。曾国藩洞悉了李秀成的奸谋,所以才杀了李。这一说法无疑显得过于直白,曾、李都是熟知三国典故的人,他们长年从事战争,对这种小儿科的历史典故,李不会这么天真,曾也不会这么浅薄,杀与不杀,与这种图谋都无关。

其二,李秀成劝曾国藩称帝。这一说法得到过曾氏后人的证明,罗尔纲先生也在他的权威巨著《太平天国全史》中提到过。曾国藩本无心称帝,他怕李秀成被解送京师后,会说出这种话,对自己不利,于是索性杀了免除后患。这个传闻,是曾国藩孙女曾广珊,晚年时与子女们闲谈时提到,曾广珊的女儿俞大缜就说起过这事,但她非常后悔没有追问母亲,当年到底是谁亲口提到此事。

09124168B8FFB42835284DEA721D93D397ECE2B8_size27_w300_h304.jpeg

不管怎么说,这个说法因为有当事人的见证,有一定的可信度。

曾国藩以儒家传统道德约束自己,既没有称帝的念头,也没有以湘军自重的心思。李秀成这个话一旦传开,不管你曾国藩做还是不做,都是朝廷的把柄。

其三,为了遮掩湘军的暴行。有人认为,湘军打破天京后,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天京诸王府都积存着大量财富,这些财富早就被朝廷和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觊觎。

曾国藩为了使湘军独占破城之功,不惜把来自朝廷的湘军客籍猛将多隆阿逼走,曾国荃进城后确实抢占了天文数字的财富。但后来上缴给朝廷的,只是很小一笔,这不能不使朝野的衮衮诸公有所微词。如果李秀成到京,主动权不在曾国藩手里,朝廷从李秀成嘴里挖出点什么,那就不好说了。从这个考虑上说,杀李秀成也是势在必行。

李秀成虽死,但因他曾向曾国藩流露过乞降之意,一百多年来学界、民间对李秀成的评价一直在不断变化。李秀成当时究竟怎么说的,《供状》是唯一的依据。因而百余年来,一直有人对曾国藩删定的安庆刻本作出不少研究和疑问,有人怀疑曾国藩手中藏着全版的供词。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先生,才终于本着历史的良知,把这本原藏在曾国藩老家的底本拿了出来。这本《亲供》经过多家史学专家考证,不论是李秀成的笔迹,还是曾国藩批注的字迹,都属本人之手笔,因而也就成了现今最为权威的李秀成供词。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李秀成写下的近六万字的全文,因为刚写出来时就被曾国藩销毁一部分,曾氏自己保存的,后来经过现代整理,也只剩36100字。那些被销毁的文字,到底说了什么天国秘辛,成了永不可破解的历史之迷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