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杭州大瘟疫:苏东坡创建大宋版的“火神山医院”,扭转了局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8:4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年属实有点难过,今年的“年”过的不清爽,因为疫情愈演愈烈,让人担忧。

还好中央反应快,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传染病医院在短短十天里拔地而起,这操作,确实给外国人看傻了,03年的时候咱们还建过小汤山,依旧是熟悉的节奏,这真是有曹操一夜城那味了,果然基建狂魔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那么现在我们请已经看呆了的外国朋友坐下。

有一说一,为什么传染病来了要修医院呢?

有个老哥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过传染病的发展,这位老哥得出来几个结论。

首先,人员流动意向越强,传染速度越快。

其次,假设医院能够及时收治所有病人,那么疫情将会迅速得到解决。

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其实就是为了及时收治病人,避免传播愈演愈烈。

在这一点上,老古人和我们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甚至,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大宋版的“火神山医院”,这就是“安乐坊”。

熙宁八年,杭州先旱后疫,据《梦溪笔谈》载,两浙一带,十之五六尽皆病死,由于当地官员的反应迟钝,灾情愈演愈烈,一时间真个是饿殍遍野,浮尸不计,商贾不行,市集萧条。

司马相如说“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面对这种大灾大难,一些官员反应迟钝能力不足的弱点很快就暴露出来,这帮人没啥作为就算了,有的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当然,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优秀的官员则在灾难的历练中迅速的成长起来。

比如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先生。

他先是请求朝廷延缓贡米时限,然后上书请求救济。随后又揭发了沈起等官员的不作为行径。这些举措,加上众多官员富商的齐心协力,两浙的米价很快回落,灾情很快得到缓解,通过生产自救,两浙的生机渐渐的恢复过来。

元祐四年,苏轼十来年在官场沉浮,兜兜转转,没成想又回到了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疫情四起。面对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苏轼霎时间手脚冰凉,心中警铃大作,立马回想起了十年前的人间炼狱。经过短暂的思考,他立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去。

当时的病情表现为手脚冰凉,腹痛腹泻,发热恶寒,肢节疼肿,病人在寻医无果后,往往就悲惨死去了。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有的无良医馆随意涨价,囤货居奇,面对灾情,大发一笔国难财。造成了普通百姓的有病难看,有药难抓的局面。

另外一边,苏轼平日里兴趣广泛,对于医学也有着自己的见地。他认为这场疫情属于湿疫,可以用他早年从朋友手上讨来的秘方“圣散子”治疗。当时他朋友告诉他且记不得外传,然而此刻性命关天,苏先生压根没想那么多,直接公开了药方。此外,杭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一旦疫情蔓延,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决心创立一座公办医院,以此来防治疫情,并打压黑心商铺。然而开医院是要花钱的,苏轼在与夫人商议后,开始变卖家财,同时号召城内的富商豪家捐款。

很快病坊就拔地而起。这座病坊,被苏轼起名为“安乐坊”,前后三年,治愈的病人可谓是不计其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

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办医院,至于它起到的效果,《苏东坡全集》第四卷《圣散子叙》载:“用《圣散子》者,状至危急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简单来说,苏轼开出的这一剂特效药效果极好,哪怕是重症危急病人,“连饮数剂”后,就可以“神宇完复”。

《宋会要辑稿》也提到过:崇宁二年五月,两浙转运司上奏:“苏轼知杭州日,城中有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与紫衣。乞自今管干病坊僧,三年满所医之数,赐紫衣及祠部牒各一道。从之,乃改为安济坊。”

当然,疫情虽然因此有所减轻,但并没有因为一座医院的拔地而起就迎刃而解。在这个时候,苏轼数十年前的所见所知就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他临危不乱上书朝廷,请求救济。哲宗反应也很及时,下发二十万石救灾,并免去两浙路三分之一的上贡,还赐度僧牒,用换来的钱救济灾民。

此外,苏轼还将常平米仓的米减价出售,以此来救济平民,甚至给无钱请医的病人无偿看病,给吃不起饭的穷人施粥,几乎做到了不遗弃一个穷人。

在苏轼的努力下,这次疫情很快就平息了。这一次解决杭州大瘟疫的过程被视为教科书式的救灾,苏轼所采用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官方分发医药、印制医书、提供药方、鼓励民间医师行医、号召富人捐款等等举措很快被人学习钻研。

尤其是“安乐坊”的创建,这一手很快就发扬光大起来,在这一次疫情中创立的安乐坊及其运作模式引起了朝廷的极大关注。崇宁元年,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安济坊不仅提供给病患医药费,官府还会给安济坊提供定量的饭食和银钱。而在南宋初年则照此法创办了养济院,同样也是官办的医疗救助机构,在宋朝社会救助和医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这套举措在宋朝发挥重大效果的原因,还包括宋朝富得流油的原因。实际上,大宋的医疗体制出人意料的先进,中央医局的发展壮大,地方医官的设立推广,大宋推行的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和现代是极为相似的,我们现代也讲究按人口平均分配医疗资源。

除此之外,宋代具有价值的医书,一旦被确认极具价值,很快会推广扩印到九州之内,而且,由政府出头公开各类“秘方”,上述的等等举措,导致了宋朝的医疗大发展。当然,惠民的医疗机构,除却安乐坊之外,其实还有惠民药局等等。

可以说,宋朝的救济工作无论是覆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的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哦对了,我用一句诗来作为今天的结尾。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苏先生,真有你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