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内心之痛:为何井冈山籍的开国将军仅一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2:15: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话题太沉重。

之所以说“沉重”,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袁、王之死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悲剧。

二是因为悲剧的结果导致井冈山只有一个开国将军。

三是因为网上存在不少对袁、王之死的胡乱猜测,甚至说是毛泽东过河拆桥。

小编写下此文,意在还原历史,同时也让我们记住袁、王两位英烈。

一、中共六大的错误政策。

小编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当时井冈山只是地方政权,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要听从湖南省委指示,再往上还有中共中央。

换句话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的工作很受牵制,湖南省委的盲动主义瞎指挥直接导致井冈山“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损失惨重,更导致毛泽东同志8月中旬在永新九陂村听说29团全军覆没而“潸然泪下”。

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才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从幼稚走向成熟。

1928年6月18到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这次会议为 袁王之死埋下了祸根。

中共六大关于“土匪问题”作如下规定:“与土匪或类似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之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的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他们的首领应当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让土匪深入革命队伍或者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队伍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可以看出,当时的党中央并没有辨证的看待“土匪武装”,而是不加区别一棍子打死,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左顷错误,这成为袁、王之死的根本原因。

5个月后,1928年底“六大”的文件到达井冈山根据地。

二,毛泽东竭力保护袁、王

1929年1月4日,根据地主要领导在柏露召开会议。

毛泽东在宣读中央文件时,突然停顿下来,以“天气太冷”为由中断会议。

因为毛泽东之前并没有看这个文件,到这个时候才看到中央文件里要求解决“土匪武装”,毛泽东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1929年1月4日 柏露会议)

常年在一线作战的毛泽东自然知道中央的决策是错误的。

之后,毛泽东召集特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商讨中央文件关于“土匪武装”的内容。

龙超清和王怀强烈要求按中央政策处理袁王(个中情由下面会有解读)。

毛泽东发表自己看法,说:袁王两人早已经是共产党党员,而且为革命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会的朱德、陈毅、宛希先、谭震林等先后发表看法,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认定袁王不属于文件中“土匪武装”范围。

陈毅说:我前一时期还向中央汇报说袁王部队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怎么就这样了?

经过讨论,会议明确作出了“袁王不能杀”的决定。

为保护袁文才,毛泽东采纳宛希先建议,任命袁文才为红四军参谋长离开32团随红四军主力下赣南。袁文才并不知其中原因,不情愿的离开了自己的32团。

宛希先(1906--1929)

10天后,1929年1月14日,袁文才随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前进。

1929年2月,袁文才在吉安东固无意中看到那份中央文件,随即和刘辉霄等人给红四军留下一封信,然后化装成买卖人,私自离开红四军回到井冈山。

离开部队私自回井冈山当然属于严重违纪行为,留在井冈山的边界特委巡视员宛希先给了袁文才等人“党内警告”处分。

这属于“从轻发落”,袁文才欣然接受处分,任宁冈县赤卫大队队长,和王佐的部队一同继续战斗,其部队得到了很快发展。

三、不可调和的土客籍矛盾

历史上因为落后的生产力、小农意识浓厚,宁冈、遂川、酃县、茶陵等地都存在土客籍矛盾,尤以宁冈问题最为严重。

这种矛盾根源在于经济的落后。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土客籍群众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都存在在尖锐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土客籍矛盾早已消散。)

在革命队伍中土客籍矛盾同样存在,土客双方常常相互指责。当时有“客籍的枪,土籍的党”的说法。客籍的领导和群众就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们打天下,你们坐天下?

哪怕在打土豪的人数上土客籍都要争出个高底。

1927年底,宁冈打土豪,其中土籍土豪6人,客籍2人,结果土籍群众认为土籍人吃了亏,很是不满。其小农意识可见一斑,

1928年2月,成立宁冈苏维埃工农兵政府,在新城战斗中活捉反动县长张开阳的文根宗当选政府主席。

但是3个月后,客籍就提出主席位置要“轮流做庄”,要求每三个月在土、客之间轮转一次。

这种一争高下的事情那时候普遍存在。

在井冈山时期,袁文才、王佐只服毛泽东一人,加上土客籍矛盾,于是和龙超清等土籍领导在公开场合有过吵架的事情,甚至在1928年3月有相互拔枪拍桌子的事发生。

毛泽东对土客籍矛盾也甚为头疼,做过大量的工作,比如安排既不是土籍、也不是客籍的何长工做宁冈县委书记、把龙超清调往永新,都是在协调土客矛盾。

在毛泽东的协调下,根据地土客矛盾有所缓和。

1929年1月14日下井冈山时,毛泽东把袁文才调任红四军参谋长、刘辉霄调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避免土客矛盾激化。

同时,毛泽东留下宛希先在井冈山,意在协调土客籍矛盾。没料到宛希先同志却因此牺牲。


三、井冈之痛-----袁王之死

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后,土客籍矛盾进一步激化。

1929年12月,永新大土豪龙庆楼杀害永新县委书记刘真,然后散步谣言,诬告边界特委巡视员宛希先杀害了刘真。

永新赤卫队不分青红皂白,向宛希先问罪,结果宛希先被残忍杀害,年仅23岁。

和宛希先交情非常深的袁文才得知消息,极为愤慨,次日便和王佐赶到永新,一面安葬宛希先,一面痛斥王怀等人。

永新县委朱昌偕、王怀对此更是不满。

虽然信任的战友遇害,但袁王二人仍然忠心耿耿干革命。

1930年1月18日至21日,在中央巡视员彭清泉(即潘心源,秋收起义时湖南浏阳县委书记)主持下,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在遂川于田召开联席会议,会中错误的的作出了武力解决袁、王的决定,把内部矛盾上升到了敌我矛盾。

当时茶陵反动靖卫团团总罗克绍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袁文才决定把罗克绍抓来,把兵工厂弄为己用。

1930年2月1日,正月初三,袁文才得知罗克绍住在茶陵江口蕉坪姘头家里,于是决定活捉罗克绍。

次日,农历正月初四,袁文才带领部队一早从宁冈新城出发,晚上俘虏了罗克绍和他的28名枪工。

押解 罗克绍回宁冈后,袁文才想利用罗克绍说服当地五县的敌人反水投奔红军,同时利用枪工到长沙运钢铁来造枪,因此对罗克绍以礼相待,边和罗克绍打麻将边谈话,这引起宁冈县委书记谢希安不满,提出要杀罗克绍,袁文才因为要利用罗克绍,所以不答应。

谢希安看袁文才不答应杀罗克绍,就向边界特委告袁文才想勾结敌人别有用心。

就此,彭清泉、朱昌偕、王怀等人开始部署准备杀害袁、王。

1930年2月22日,农历正月二十四,袁王两人突然接到永新县委假传的“毛委员来信”,说要两人带领部队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速将部队带往永新。

二人历来信任毛泽东,一听说是毛委员命令,立即率领部队前往。傍晚时分到达永新县城。

当时,莲花、茶陵、永新的部队都齐聚永新城,一片集合攻打吉安的氛围。二人自是不会怀疑。

当天晚上,特委通知开会,袁王两人准时出席。会议中,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以整顿思想为由,不点名的指责袁王二人“受编不受调”、“反对分田”、“勾结土豪”、“破坏苏维埃政府”等。

袁王二人对此莫须有的指责大为恼火,但是仍然耐着性子逐条辩驳。王佐说:文才是苏维埃政府主席,如果他反对分田,田能分下去吗?怎么现在倒说我们反对分田了?

彭清泉被驳的哑口无言,拔出手枪拍在桌子上说:“你到底有没有错。”

袁文才回道:“错肯定是有,但不是你们说的那么严重。”

王佐更是大怒,也拔出枪拍在桌子上与彭清泉争执起来。会议无法继续。

当晚表面上无事,特委对袁王部队仍如往常一样,并无任何异象。

其实当天晚上,彭清泉和袁、王吵完架后, 彭清泉和边界特委就派了朱昌偕、王怀连夜前往红五军驻地安福洲湖,请彭德怀派兵解决袁王。

2月23日,袁王到达永新第二天,一切照常。但是王佐发现其他地方的武装在店铺里买白布,于是找到袁文才说:“老庚,看样子有情况,我们还是做下防备的好。”(笔者注:南昌起义时,因为和国民党 其他军队服装相同,起义部队系红领巾以示区别。)

袁文才道:“不要多疑,哪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

两人为此事还吵了起来。谁曾想到,这却是两人最后一次争吵。

23日,彭德怀看到中央巡视员彭清泉的来信,于是晚上派红五军四纵队连夜前往永新。

部队到达永新县城时已经是2月24日拂晓。

红五军到达永新后即包围了袁、王及其部队住所,手臂扎白布以示区分,同时更换了口令,如遇到没有白布和对不上口令的一律开枪。

24日拂晓,朱昌偕第一个闯进袁文才的房间,直接朝床上的袁文才开枪,袁文才遇害。

王佐听到枪声,立刻与手下刁飞林等人跳窗朝宁冈方向跑去,不料通往宁冈的浮桥已被拆,王佐不识水性,卷入河中,不幸溺亡。

就这样,两位为革命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革命者在未满32岁的时候就壮烈牺牲。

几天后,远在闽西的毛泽东听到两人遇害消息,悲愤万分,连喊“杀错了”。

袁王二人旧部骨干陈慕平、周桂春、李筱甫、谢华光、谢桂标等40多人先后在永新遇害。两人带到永新的剩余部队,愿意革命的编入红五军或者宁冈游击队,不愿意革命的发路费回家。

四,袁、王遇害后的井冈山

1930年3月初,袁王二人旧部谢角铭(袁文才妻叔)、刘克犹等人 按党的原则写信给彭德怀,请转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支部,期待上级给与满意解释。无果。

而此时,土籍领导人并没有去解释安慰,相反,却颠倒黑白到处宣传袁、王二人反水,导致袁、王旧部更为不满。

国民党趁机派人联系谢角铭、王云龙(王佐胞兄)。

苦等解释无果,谢角铭、王云龙遂联系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电告反共”。

一夜之间,毛泽东苦心经营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一夜易主,成为国民党的地盘。

此后,红军虽然经过六次努力想重新夺回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一直没有成功,直到1949年解放,令人不胜唏嘘。而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的宁冈只有一名开国上将,原因也在于此。

1950年,袁文才、王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接见了两位烈士遗孀。毛泽东一见到袁文才遗孀谢梅香,还没等人介绍就认出来了,一句“袁嫂子”,谢梅香老人家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哗”的一声流了下来。

(大井王佐烈士墓)

(袁文才烈士墓)

五,袁王之死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六大”的左倾错误。

如果没有中央的错误政策,土客籍矛盾再深,也不至于一方对另一方动杀心。

2,当时无法调和的土客籍矛盾是主要原因。

历史积怨短时无法消除,而能控制住矛盾的毛泽东因革命形势需要离开井冈山,留在井冈山代表毛泽东的巡视员宛希先都没办法协调好土客矛盾,甚至因此遇害,从中也可以看出矛盾之深。

3,如果没有罗克绍事件,袁王错杀一事能否避免?

对于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六、相关人员结局

王怀,1932年5月被错杀。年26岁。

朱昌偕,1931年被误指为“AB团主犯”,随即自杀。年23岁。

龙超清,1931年底被错杀。年26岁。

彭清泉(潘心源),1931年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27岁。

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看清未来。重温井冈山历史,再次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革命先烈们用殷红的鲜血换来的。

------周爱华 2017年10月29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