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650|回复: 0

毛泽东为何说:战争是“做生意” 要学会稳赚不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1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土地得失,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成“做生意”,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指出: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只不过这个生意更加残酷和惨烈,如果做得不好,血本无归,无立足之地,那就连扳本的机会都没有了。毛泽东不能不慎重。

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也就是这么个意图。

毛泽东自1927年开始,已经和蒋介石较量了20年,应该说,双方对对手的战略都很清楚。

1.jpeg

毛泽东也知道,1947年蒋介石的战略就是大举进攻解放区,蚕食解放区的土地和人口,至少是把战争放在解放区来打,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解放军失去依托,处于流动状态,从而实现消灭解放军的目的。

在1927年至1936年的10年内战期间,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就是采用这个办法,步步为营,节节筑路,逐步缩小红军的生存空间。在一定意义上说,他的确也成功了。

1946年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仍然用对付红军的办法来对付人民解放军。他在1947年10月6日发出的《一年来剿匪军事之经过与高级将领应注意之事项》中讲得很明确,共产党在关内有三个重要的根据地:一个是以延安为政治根据地;一个是以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一个是以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摧毁这三个根据地后,进一步目标,即在断绝其兵源补充,占领其粮食产区。在1947年10月20日,蒋介石在青岛励志社聚餐时发表的演讲《剿匪军事之新阶段与新认识》中又指出:“(共产党)的人力粮弹可以说全靠冀中冀南和鲁北这三个地区……占领这几个地区,他就真正成了流寇。一成流寇,只要我们军队穷追猛打,绝不放松,就没有不被我们消灭的。”

应该说,蒋介石的想法是不错的,但他的这个“法宝”已经不灵了。

这时的共产党已经不是红军时期的共产党了,经过退出中央苏区,进行过万里长征,共产党吸取了红军战争经验教训。这使他们的目光像鹰一样地敏锐,也更加成熟。内战一爆发,毛泽东就看出了蒋介石的这个战略意图,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这次仍然用了对付红军的办法,把解放军扭在解放区来打,削弱解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战争限制在解放区内,保证有着三亿多人口的后方完整而不受损失,供应国民党军作战。清楚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就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来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求得进一步的生存和壮大。

更重要的是,解放区面临的严峻形势也要求毛泽东必须有所动作: 经过一年的战争,解放区面积减少,人口减少,再加上自然灾害,经济极为困难。1946年3月,华中各地发生严重灾荒,灾民达400多万,缺吃少穿。1947年春,共产党最重要的兵源、粮源之一的太行山区普遍干旱,粮食歉收,到1948年,全区26个县共有灾民73万余人。1947年7月,晋绥解放区发生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华中、山东解放区也发生严重灾荒。但即使这样,为了支援战争,解放区的公粮田赋负担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仍旧普遍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和敌人在解放区扭打,共产党人将面临极为困难的情况。

解放区面积减少,还产生了另外一个严重后果,这就是和国民党军作战,缺乏战略纵深,回旋的余地也大为缩小了。国民党军一直在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它最拿手的是打阵地战,而解放军则要千方百计地避免硬碰硬地阵地战,一般都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没有地方可供运动,这仗当然要难打得多了。

还有一个政治方面的因素,共产党人也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国民党军占领延安,虽然是共产党主动撤出的,但还是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就连支持中国革命的苏联,也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在官方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丢失延安“中共显然失败了。”苏联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不认真考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正在不动声色地统观全局,他觉得到时候了,就在关键时刻拨动一下棋子,下了一着险棋,作为一桩冒险的“买卖”,那就是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蒋介石向解放区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中央突破,扭转战局。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就像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而刘邓大军所在的晋冀鲁豫战场是连接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正像这个哑铃的“把”。这也是国民党军兵力较为空虚的一段,也是它的软肋。中共中央交给刘邓大军的任务,就是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毛泽东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中央决定,针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战略企图与方针,做出了刘邓大军、陈谢大军、陈粟大军“三军挺进,经略中原”的进攻战略部署。

刘邓、陈粟、陈谢三军挺进中原,是刺入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三把尖刀,这是共产党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主动进攻,使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必将改变整个战局。

这是毛泽东的大手笔,也是共产党建立武装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地向敌人统治区域进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将是一起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对共产党的战略转变一无所知。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进入鲁西南。对于这一事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称之为“六卅事件”,认为“六卅事件决非好兆头”,但对共产党人的战略目的,他也是一无所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甚至不以为然地告诉记者:“共军刘伯承回窜鲁西,对战局稍有影响。”蒋介石似乎也没有过分地注意这件事,1947年7月,他坐着专机,行色匆匆地奔波于全国各战场,7月1日飞到北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19日飞到开封,21日又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就在刘邓大军开始跃进大别山的前一天,蒋介石又飞到了延安,部署夹击西北人民解放军,然后任命孙立人取代顾祝同代理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总监,放手让顾祝同坐镇陆军总部徐州指挥部,集中精力指挥45万军队进攻山东。蒋介石放眼全国战场,却没有看到南渡黄河后的刘邓大军,正在磨刀霍霍,枕戈待旦,随时都准备作为一把尖刀,刺向他的心脏。

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一个大手笔,但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根本连想都没想过共产党人还有这个胆子,十几万人马,连后方都不要,从黄河岸边一跃而饮马长江,从晋冀鲁豫的老解放区一跳跳到他在南京的卧室门口。这个从军事常识角度出发,怎么看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共产党人偏偏就这么干了。

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反而是最厉害的杀招。

从这点来说,棋还未下,南京已经先输一着。

如果说战争真是一场生意的话,共产党已经稳赚不赔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